“今年,局里实行受理和审核分开这一新的监管制度以后,把原本分散受理的业务,改为先由综合科统一受理,再将其中的医保报销业务分发到我们科室,我们只负责审核环节。这种各科室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监管模式,就像一道廉政‘防火墙’,有效拦截了廉政‘病毒’的侵入,实质上对我们工作人员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这是余杭区人力社保局社险办医保科副科长邹赞斌在实行新监管制度后的切身感受。
据统计,就今年1至5月,余杭区人力社保局社险办平均每月支出各项保险金额人民币多达6.59亿余元,涉及人数24万人次。
如何确保数目庞大的社保基金监管和运行的安全可靠、不出问题,这既是一个关乎百姓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预防贪腐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
三网联动,堵塞漏洞斩“黑手”
按照“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相互制衡”的工作原则,创建的“柜员制”模式,是该区人力社保局强化科技和制度建设后“三网联动”的一个缩影。
“所谓‘柜员制’,就是‘一窗式’服务,所有业务均在一个窗口受理。这样,在方便群众办事更加简便快捷的同时,通过完善分级审批、分权操作、审计稽核等内控监管制度,确保了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杜绝了科室“大包大揽”或混岗兼职的现象,为基金监管和运行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该区人力社保局社险办综合科副科长张宇晓这样介绍。
在实行“柜员制”过程中,区人力社保局紧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和构建“互联网经办、政务网运行、金融网结算”三网联动社保基金监管和运行模式,实现了从经办到运行再到结算的业务操作“分段把关”。并对业务办理中涉及到的数据传输实行严格监管,采取“单线运行”模式进行,也就是上线科室按“分人负责”的工作原则在系统操作完成后,下线科室才能获取数据并随机分配人员进行办理,防止了业务上的“一锅煮”和运行上的“一手办”。整个流程充分借鉴“阳光政务”公开、透明的理念,办事群众可以实时上网查询业务办理进度及结算清单,通过这种技术设置也发动和激励了当事人随时参与监督的内在动力。同时,对互联网、政务网、金融网上经办的事项,全部实现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和全程实时的电子化监察,充分发挥依靠科技防范廉政风险的技防监管优势。
制度内控,源头拦截防“蛀虫”
作为“三网联动”的配套“工程”,该区人力社保局认真梳理制度上的“短板”,有的放矢做好社保基金监管和运行中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下篇文章,搞好科技与制度的无缝对接。
建章立制中,他们紧盯破解廉政风险这个目标,先后重新制定了涉及基金支付、拨付审批、操作权限、审计稽核、风险评估等9项防范廉政风险内控监管制度,印发了《社保内控制度汇编(试行)》;编写了参保登记、医疗管理、工伤生育、就业创业等87项业务规范流程,每一项业务都由流程图、岗位职责、岗位风险三部分构成,从不同角度对业务办理进行规范;围绕医疗、工伤、生育等涉及基金支付易发生廉政问题的重点监管领域,重新设置了“受理、初审、复核、审批、支付”五个廉政监管环节,并实行逐级审批制,支付账户通过系统直接获取,转账支付,改变了原来支付账户人工输入模式,有效杜绝了存在的廉政风险。
同时,注重廉政风险防控手段的延伸,通过点对点“对账法”,加强与商业保险公司的业务对接,建立定期核对票据制度,确保经办环节无漏洞。对金额1万元以上的医疗发票,通过电话或上门的方式向经办医疗机构进行核实,确认发票的真实性,防止源头上长“蛀虫”。
刚性执“尺”,运行确保“零风险”
随着这一套“科技+制度”管控社保基金廉政风险办法的正式运行,它的效果又如何呢?
“从防范廉政风险的‘三网联动’,到完善内控监管机制、梳理业务流程、设置工作环节等,可以说给我们社保基金监管,打造了一把廉政‘尺子’。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尺子’来开展工作,清楚那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禁止做;另一方面,对照这个‘尺子’,监管人员也可以方便地监督工作人员和相关业务做得规不规范、到不到位。”该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金德这样谈到。
为确保“三网联动”和各项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运行之初,该区人力社保局依据“科技+制度”这把“尺子”,多次组织专项检查。通过日常抽查、随机检查、专项审计等方式,强化工作中的监管,对诸如串岗、混岗等不符合“分段把关”工作原则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努力使社保基金监管和运行中的廉政风险始终处于“归零”状态。今年4月21至22日,省人力社保厅专门组织全省人力社保系统单位在余杭区召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