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监督检查
萧山:凤凰村飞出“金凤凰”
来源:萧山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6-05-31 16:36:00

在萧山区衙前镇,有一座风景秀美的小山,因其形似伏在地上的凤凰,被当地人称为凤凰山。山脚下有个村庄,因凤凰山而得名为凤凰村。

30年来,凤凰村人始终重视教育,把“奖励优秀学生”写进村规民约,坚持每年表彰从村里走出来的优秀学生。据统计,该村从1986年表彰第一批优秀学生开始到现在,共表彰336名学子,发放奖学金26.9万元。

一只只“金凤凰”,不断从这个村庄飞出来,飞向全国各地。

“表彰孩子们就是要带动全村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

王佳峰是凤凰村一户农民家庭的孩子,4年前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级重点中学——萧山中学,受到村里奖励1000元;去年高考时,又以高分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受到奖励1500元,父母和他一起戴大红花受到了表彰。他说,村里边的表彰奖励,是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力。

凤凰村表彰优秀学生始于1986年。当时,凤凰村村民的收入和其他村比还算不错,但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却屈指可数。当村里制定村规民约时,时任村委会主任的胡岳法提出:“能不能写进去奖励优秀学生这么一条?”看到其他人询问的目光,胡岳法讲,现在村里发展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但是脑袋却没有“富”起来,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成了村子发展的“瓶颈”。

“表彰孩子们就是要带动全村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这样才能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村里的发展才有后劲。”他这番话打动了与会的村干部。最后,经过全体村民表决,“表彰优秀学生”写进了村规民约:“凤凰村学生考入重点高中发奖学金500元,考入大学发奖学金1000元”。

1986年,学生沈永潮考上了萧山第三中学,他也成为凤凰村第一批受表彰的学生之一。他记得当时拿到500元奖学金时,全家人兴奋了好几天。从凤凰村档案室查到,1986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718元,500元相当一个村民大半年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2005年,村规模调整,当时的凤凰、卫家和交通3个行政村合并成现在的凤凰村。现任凤凰村纪委书记的傅柏松,并村前是交通村的党支部书记。据他回忆,当时修订村规民约,大家提出来要把原先3个村实行得比较好、确有成效的条规延续下来。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表彰优秀学生”不仅继续纳入村规民约,而且提高了奖励幅度,考上重点高中的每人发奖学金1000元,考上重点大学的每人发奖学金1500元。

“希望这个奖励能一直实行下去”

女儿沃梦怡受村里表彰已是8年前了,但一说起这事,作为母亲的胡阿素还是满脸兴奋。“女儿受过两次表彰,一次是考上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中),一次是考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时我也戴着大红花上台受表彰了……”她说,1500元的奖学金同就读美国学校的费用相比没有多少,但对家长来说是莫大的光荣、对女儿来说是极大的鼓励。至今,女儿有时从海外打回电话,提到当年受表彰的情形依然很激动。

孩子优秀,家长脸上有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做家长的自然是羡慕、“嫉妒”。去年考进萧山中学的汪紫虹说,她读初中的时候爸妈就带她参加村里的表彰大会,鼓励她要向哥哥姐姐学习。“看着当时爸妈那羡慕的眼神,我暗暗下定决心,有一天自己也要站到领奖台上,后来真的实现了。”

“村里的孩子们受表彰,我看着都开心。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就看孩子们了。村里这个奖励政策是为咱孩子们好。”村民徐幼琴说,“我也有儿女,虽然他们没有得到这个奖励,但以后还会有孙子孙女,我希望这个奖励能一直实行下去。”

村委会主任沃关良告诉记者,由于表彰优秀学生这一做法效果很好,村里对这项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近几年,虽然奖学金没有增加,但表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表彰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只发奖学金发展到集中开表彰会、给优秀学生和家长戴红花和绶带。

去年召开表彰会时,凤凰村还邀请了衙前镇领导、镇里中小学校的校长来参加,并请他们为优秀学子颁发奖金和证书。当天,很多村民都带着孩子来观看表彰会,能容纳120人的凤凰法制教育基地报告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当记者提出想看一看村规民约时,村务工作者翁红霞拿来了4本颜色不同的小册子。她说,这4本小册子是凤凰村推出的4版村规民约,虽几经修订,但“表彰优秀学生”这一条一直保留了下来。

“要为家乡、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0年来,一批批“金凤凰”从凤凰村飞出去。现如今,“金凤凰”们有的飞向社会,有的又回到了萧山、回到了凤凰村。

高中毕业后,沈永潮回到了凤凰村。“村里对人才这么重视,一方面我们有义务为村里做点事,另一方面村里也对我们创业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沈永潮在村里办起了布厂,后来改名为杭州鹏华化纤有限公司。“公司现在年产值在3000万左右,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也算作了点贡献。”沈永潮说。

2014年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作为特邀代表的汪洁霞眼含泪水作了发言。她说:“当年的我作为一名学生只能以奋力学习回报村里,现在的我可以有底气地说,我有一技之长了,要为家乡、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曾经,汪洁霞的生活是不幸的。2004年,她的父母先后被查出患有癌症,为治病耗尽家财。2014年,奶奶又患上重病。在这种情况下,汪洁霞在2005年考上了大学,弟弟、妹妹在2014年也考上了大学。面临巨额的医疗费和学费,汪家一次次陷入困境。但汪洁霞又是幸运的,凤凰村村委不仅送去了学习奖励金、困难补助,而且多年供他们读书。汪洁霞大学毕业后回到萧山当了一名教师。

远在美国的沃梦怡大学毕业后,成为了美国一家大公司的“白领”。因工作忙,回家的机会很少。她对家人说,不管我在哪个国家,都会好好工作,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回报当年给予我奖励的凤凰村。

翁红霞告诉记者,自懂事以来,每年表彰会都会被母亲带到现场听优秀学生演讲,直到后来自己考上大学也受到了表彰。2010年,她回到凤凰村,负责村党委的党务工作。因为很喜欢自己的家乡和工作,翁红霞还说服了家在绍兴的男朋友,两人把家安在了凤凰村。

在凤凰村的影响下,衙前镇11个行政村中,已有9个行政村先后出台了表彰优秀学生的规定。重视教育,在当地已蔚然成风。

记者手记

凤凰村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相传东汉末年,右车骑将军、上虞人朱隽因病回乡时,渡过钱塘江,见凤凰山一带风景秀丽,便定居下来,渐成村落。这个古村落在中国革命史上也书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发祥地,也是衙前农民运动先驱李成虎烈士的故乡。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该村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恰如其名,犹如一只凤凰腾飞而起,展翅翱翔。如今,该村不仅是“浙江双强(党建强、发展强)百佳村”,更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敬老模范村”。

走进该村村委会,一楼大厅的两侧镌刻着“弘扬农运精神,铸就凤凰天堂”几个烫金大字。“‘敢为人先,永不满足’,就是我们凤凰村的农运精神,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作为凤凰村的后人,必须要把它发扬光大!”村党委书记胡岳法对记者讲,现在,凤凰村的村民“口袋”富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此,还要再上台阶,那就要“富脑袋”。“富脑袋”就要从这帮娃娃抓起,要鼓励他们读书上学、有文化,为凤凰人争光。

尽管胡岳法的地方口音很浓,但他说话的语气却很坚定。这位老书记作为凤凰村的“掌门人”干了近40年,深得村民拥护。他的一番话也道出了凤凰村奖励优秀学生的真正初衷。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受过表彰的学生,还是受表彰的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村民,大家都对表彰优秀学生这一村规民约给予高度评价。“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没文化干啥都不行,奖励优秀学生我们非常支持!”“别看钱不多,但这个形式对孩子激励作用很大!”“俺小孩受到表彰后,到台上领奖,高兴了好几天。”从大家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这一村规民约的认同。这大概也是这一村规民约能持续实行30年之久的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凤凰村如此尊知重教,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

凤凰村是依规治村的典型,为新时期探索基层有效治理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凤凰村的学子是幸福的,优秀者能够获得表彰,贫困者能够获得补助,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凤凰”齐飞的局面,都得益于村集体那本《村规民约》及其所深藏的治理之道。这一具有自治意义的社会“软法”,既体现了村民的共同意志,让村务成为“众人之事”,也破解了基层治理的困境,让每一个村民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近几年查处的基层腐败案件可以发现,无章可循和缺乏规矩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因素。基层治理重在立规矩、定规章,借助制度力量保证村务公开要求、村民自治规范和利益共享目标更加接“地气”,让老百姓真正拥有获得感。《村规民约》让凤凰村飞出了更多的“凤凰”,不啻为基层治理树立起一个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