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说的建筑抗2级震,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地震几级,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前,我对一家建筑设计单位提出的“建筑抗2级震是否标准太低?”的问题,对方的回答让我大有触动,清晰记得当时自己的脸在发烧。
今年7月中旬,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年初工作部署,萧山区要对一家国企和一家机关单位开展巡察工作,这是去年首次开展巡察工作的继续,我担任对某国企巡察的巡察组副组长。这对于14年来一直从事纪检宣传教育工作的我来说,着实是新的挑战。
在基层尤其是对国有企业开展巡察工作,在萧山区是第一次。组建巡察机构时,领导专门叮嘱我们:此次对国有企业巡察,一方面是要聚焦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要锻炼提升自己监督执纪的能力,为下一步全面铺开这项工作探索积累方法和经验。
本文开头的那番问答,是在巡察工作开始后第2天出现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干中学,尽快熟悉建筑、财务等纪检业务之外的知识,哪怕是“临阵磨枪”也好,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监督到点子上。在返回的路上,我认真仔细地向来自住建局的同志咨询了有关建筑业务问题,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回到驻地后,我在完成工作之余,就“赖”在有审计局、财政局等单位人员的业务组里,认真观察学习他们审查财务资金工程等材料的流程,虚心向他们请教。闲暇之余,我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同时,还向长期从事纪检业务工作的巡察组长和其他巡察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求教。每天晚上,我都要对自己一天的巡察工作进行小结,着重查找不足。10余天的“恶补”,让我对财务账目的专业术语及建筑工程的流程环节有了大体了解,最关键的是,翻开账本能够比较快地找出重点所在,追踪某笔款项的流向,发现可疑点。同事们都开起了玩笑:“你进步蛮快的,再这样下去,就要抢我们的活了!”
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纪委工作虽然10多年了,业务科室的工作大体上知道一些,但离“深入”、“精通”还有很大距离。就拿这次巡察工作来说,“恶补”的效果让自己受益匪浅,接下来的几天中,在接触到工程、资金、项目等业务问题时,再没有出现过说“外行话”的情景。有一次检查账目时,发现一笔款项的“应收款”和“预付款”位置颠倒了,当时我还不敢确定。来自审计局的一位老同志在听了我的疑问并认真审核后,肯定了我的判断。
在巡察组的日子里,我们组6位同志常常会因为对一个问题事实、证据的认定争论到脸红脖子粗,对某些问题是以“建议”还是“问题”的形式写在反馈报告上,往往能讨论几个小时。思想火花在碰撞中产生,对相关纪律条规的理解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把握在争论中越辩越明,让我感觉到满满的收获。
知不足而后进。即使在一个岗位上做一辈子,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精通。纪检工作是门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大学问,其他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所短,才能不断地取人所长,补己不足,为做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石。
(作者 林鲁伊 单位:萧山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