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根据省、市纪委的部署,江干区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全面派驻、分类设置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江干区纪委派驻(出)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在全区统一派驻14个纪检组,其中设置单独派驻监督机构8个,综合派驻监督机构6个,实现了对全区直属部门和单位的派驻监督全覆盖。
“全覆盖”——这三个颇具分量的字,让监督执纪更有力度。
从纪检“新兵”到行家里手
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工作的号角已吹响,全覆盖的格局已然形成。一纸任命,43名新选调的纪检干部悉数到派驻机构报到履职;千钧重任,43名新选调的纪检干部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担当。
“对于纪检战线的‘新兵’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业务知识,更有沉甸甸的责任传导。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派驻纪检组今后如何更好履行职责,起到了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加油鼓劲的作用。”这是该区派驻纪检组成员在参加了“充电加油”后的第一感悟。带着问题和思考,2016年5月3日,43名派驻纪检组成员开始了他们第一次为期4天的培训。参加培训后的干部普遍反映:“政治鉴别力增强了,监督执纪水平提高了,拒腐防变免疫力加固了,开展好工作的自信心更足了。”
新任务新能力。针对派驻机构干部存在纪检“新兵”多的实际情况,区纪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全面夯实履职能力水平。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围绕“学、讲、说、赛”四个环节,通过专家讲授、演讲交流、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派驻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搭建组合式学习教育平台,开设“钱塘清风讲坛”,通过机关干部授课、派驻纪检干部互动交流等形式,促进机关干部和派驻纪检干部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2016年,区纪委共组织安排了两期派驻纪检组工作培训班及4期“钱塘清风论坛”纪检业务专题讲座,约233人次派驻纪检干部参加了培训。
以制度创新推动责任落实
过去的一年,该区派驻纪检组明确自身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探索出一条初见实效的监督之路。成绩是最好的说明:2016年,派驻纪检组共发现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76个,提出意见建议124条,提出问责建议4条,问责6人,对问题线索谈话函询7件次,立案8件,纪律处分6人。
派驻纪检组,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前端,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发现苗头及时提醒,有了问题谈话诫勉,违规违纪立案查处。一年来,区派驻纪检组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一方面把指导和督促作为首要职责,当好“辅导员”,为监督单位授课;另一方面,根据监督单位实际情况,打造纪检监察特色亮点工作,选准监督切入点。
派驻第二纪检组围绕“三重一大”和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监督内容,细化整理了18条报告事项,要求监督单位和监督对象每月上报一次,动态掌握监督单位和监督对象的实际情况;派驻第三纪检组推出“主体责任清单”,每季要求监督单位对照清单报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派驻区城管局纪检组开展了“有事向组织说”专项活动,要求所有在编人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派驻区市场监管局纪检组结合岗位风险点排查,将廉政谈话对象延伸到岗位风险较高的一般工作人员。
发挥“探头”作用,抓早抓小无死角
在履职的一年多时间里,派驻纪检组切实发挥了“探头”“前哨”作用。
要“钻”,就必须了解各单位的职能定位、业务特点和权力运行等。在第六纪检组,每次听取汇报,张锋及其组员都会提前摸底了解、做足准备。比如,与工程科同事谈话,内容就侧重于了解该单位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招投标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工程变更是否做到规范、工程施工项目是否按合同管理、工程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与财务科同事谈话,则侧重了解该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大额资金的使用、拨付,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津贴、补贴、奖金的发放,各类报销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张锋说,“这样的谈话避免了内容千篇一律、泛泛而谈。”
要让被监督部门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春节前,某局下属一事业单位负责人,计划在单位食堂摆几桌,召集中层以上干部聚餐。区纪委派驻第六纪检组获悉后,立即进行了约谈。张锋常说,“就派驻纪检组而言,就是要抓早、抓小,把有效的监督和预防落到实处。
“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对于纪检组成员来说,这份新工作,肩头有压力,但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派驻纪检组的工作必须事事从严,对倾向性问题及早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同志及时约谈提醒。只有把监督工作做得更实,党员干部犯错误的几率才会更低。通过一个一个节点查,一项一项业务纠,真正起到防腐于未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