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监督检查
余杭:给“敢为”干部吃定心丸
来源:余杭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3-21 11:57:46

“2017年,因任务量大,工作有积压,按照《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我受到了批评教育的问责处理,但有了容错免责机制,当年评优评先中我获得了杭州市十佳公务员的荣誉,这个机制真的是给我们工作吃了一颗‘定心丸’。”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未来科技城市场监管所所长金志铭对记者笑着说。

他口中的容错免责机制,是2016年起余杭区开始试行的一项机制,将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少数事项列入免责清单。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机制?这还要从2013年说起,那年12月,杭州市工商局将淘宝网的管辖权移交给了刚由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的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这就意味着,淘宝网上经营的网店以及平台上所有的交易行为,都要由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管辖。当时金志铭在未来科技城市场监管所工作,正式工作人员仅有三人,加上编外人员十几名,却承担着淘宝网全年两万多件网络投诉件。

随着网络消费金额的提高,网络消费投诉举报也在大幅度增加。2016年,余杭区累计受理网络投诉举报总量16万余件,2017年更是突破了20万件。而另一方面,负责监管维权的却是区县级市场监管局,承担了全国近一半的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处理任务,监管维权力量和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

“网络交易的纠纷,原来是没有借鉴的东西,包括现在的法律法规,很多地方都还是空白的。”金志铭坦言,当时不仅任务繁重,在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上也缺乏经验和依据,尽管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但仍然疲于应对,在应对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差错。

针对这些情况,2016年,余杭区试行了容错免责机制,根据杭州市委出台的《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尝试以清单形式作了进一步细化,既明确免责的正面清单,也确定反向的负面清单,将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少数事项列入免责清单。

清单中,容错免责被分为四级。第一级:按照现今的法律法规有直接依据的,在科室内部处理;第二级:在现有的规范性文件或监管局内部有制度可依的,在局内部直接处理;第三级:局内部没有现行的制度和规范,法律法规上也没有直接的依据,就需要局成员开班子会议商量决定;第四级:本级没有权限处理或者没法解决的,需要请示上级来决定处理。

“我们团队的几个人,都先后获得过一些省市级的荣誉。”在金志铭看来,容错免责机制的实质是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对干部实施容错免责后,其年度考核、干部考察、评先评优不作负面评价,不作扣分处理,这使相关干部受到极大的激励。”余杭区纪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容错免责既是动力,也是压力。通过制定免责清单,既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倒逼其履职尽责,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自试行免责清单以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清理积压投诉举报件3.3万件,涉网消费纠纷引发的效能举报和信访数量同比下降75%,涉网行政复议同比减少70%,使业务一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余杭,像市场监管局这样试行容错免责清单的,还有区城管局、区环保局以及区美丽余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四家试点单位。根据试点单位执法行为特别多,涉及群众面比较广,在操作中有实际困难等特点,余杭区主要针对四种情形建立免责清单:法律规定有漏洞有盲区的;职责边界不清晰的;有限职责导致客观上“无能为力”的;新生事项催生的新问题等情形。

不过,对此也有人提出质疑: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中央持续释放有责必问、有问必严的强烈信号,容错免责机制会不会跟这一要求相悖呢?到底什么样的错误可以宽容?免责机制会不会成为部门干部“懒政”的保护伞?

“建立免责清单,细化责任事项,只会起到更好的问责效果,做到有责必究。况且,履责是绝大多数,免责是极少部分,清单也是动态的,因为制度的完善,免责清单的事项会越来越少。”余杭区纪委工作人员介绍,“不在免责清单里面的,一般也不会被我们进行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