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经实时监控违反以下规则,请重新选择!5.9公车维修未定点采购。”近日,杭州市萧山区勤管办一笔8155元的车辆维修(保养)费用因违反“三色”预警规则,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跳出一条蓝色预警,该款项当即被停止支付。截至目前,“三色”预警确认“三公”经费违规94笔,全部予以同步阻断和及时纠正,共累计纠正违规资金44.61万元,防止财政资金不规范支出……这是今年萧山区实施“三公”经费监管的一份成绩单。
今年7月份以来,萧山区纪委监委、区财政局创新性地在361家部门单位内试行“三色”预警即时监督模式,常态化推进“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安全、高效。
32条规则“一触即发”
如何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不断巩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区纪委监委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模式。
近期,区纪委监委联合多家职能部门,修订出台了《萧山区部分经费开支事项及标准(2018)》,其中,对评审、监考、劳务费等经费开支,都作了明确规范,而这些新“标准”又将补充到“三公”经费预警规则,预警覆盖范围更广。
目前,预警规则有32条,主要从两个方面总结梳理出来的:一个是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以来区级以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刚性标准,另一个是公款支出中易发多发问题。
这些预警规则,从资金用途控制、收款人控制、支出经济科目控制、明确违反文件规定支出等13个方面,将公款支出是否符合标准列支、是否存在违规烟酒纪念品等列支、是否存在高消费娱乐活动列支都列为预警内容。
而是否存在拆分开具发票、混用会计科目、违规公款吃喝,则纳入预警跟踪内容,为“隐形”“变相”经费开支设置了警戒线。截至11月底,已有10844笔公款支出触发预警规则,涉及金额达28798.28万元。可以说,32条规则预警,极大地缩短了从制度执行到问题发现之间的时间差,让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触即发”。
24小时监督“一线应激”
严密的预警规则,需要灵敏的预警机制。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税控系统两个平台,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大数据信息化监控手段,实现了公款支出情况24小时逐笔监督。
最关键的是,它能在第一时间“报告”监督情况,对触发预警规则的问题依据程度不同作出“应激性”的“三色”预警。在系统研判的基础上,同时配合人工跟踪。
如果监测到财务管理规范性问题,系统发出“蓝色”预警并停止支付;如果监测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苗头性、倾向性疑点,则发出“黄色”预警,停止支付并通知短信形式定向告知该单位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组织;经人工跟踪发现疑似违纪问题的开展“红色”预警。同时,2次以上出现同类预警的,系统自动升色预警。
截至11月,10844笔触发预警规则的公款支出中,向54个单位发出“蓝色”预警85次,对7个单位发出“黄色”预警7次,对2家单位发出“红色”预警2次。触发预警规则的情况,主要为经济科目与预算项目不符、公务用车车辆保障和维修未点定采购、违规公款支出酒水等问题。
“三色”预警的使用,最快速度对相关问题作出基本研判分析,极大地保障了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和精准施治,真正实现了“一线应激”。
“三色”处置“一键直达”
据统计,半年多时间里,通过“三色”预警分类处理,止付资金5.14万元;7家涉及“黄色”预警单位作出书面情况说明;2家涉及“红色”预警单位,相关人员被作出谈话提醒和批评教育等处理。
这是区纪委监委和区财政局零距离无缝合作推动的结果,极大地缩短了从问题发现到问题查处之间的时间差,实现了职能监督和专责监督的整合融合和“一键直达”。
区财政局全力做好信息技术支撑保障和日常的内控监管,对系统动态监控过程中触发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立即启动原因分析和问题处置程序,核实后存在重大疑点或违规违纪问题的,及时通报区纪委监委实施联合专项核查,确保预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对于“三色”预警的问题支出开展分类处置,其中“蓝色”“黄色”预警由区财政局作核查跟踪,涉及“红色”预警的系统自动将相关信息移送至区纪委监委的监督帐户,区纪委监委视情启动调查问责程序。
与此同时,区纪委监委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将各单位全年预警处置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强化“三公”经费“三色”预警机制落实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筑牢“三公”经费管理使用“防火墙”。
为确保该机制的有效运行,该区先后两次对全区610余人次开展专题培训,层层传导压实责任,确保“三色”预警机制落至实处。
“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区财政局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建设,并适时将‘三色’预警机制延伸扩面,进一步织密全区公款支出管理监督网络,推进我区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化建设。”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