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监督检查
杭州余杭:村里的这些“小”项目,全由村民做主
来源:余杭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04-12 15:34:34

“径山镇绿景村千户道路硬化工程项目最终中标人为7号工匠盛伟荣!”

日前,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了一场不同以往的项目招投标:参加招投标的14名候选人为该镇经过培训具有施工经验的持证工匠或有执业经验的工匠。

“改革后,我们这个道路硬化工程项目,招投标时间比以往起码缩短15天,预计项目经费也能节省10%左右。”径山镇纪工委书记李明介绍。

李明说的“改革”,是去年下半年来,余杭区针对农村小额工程项目管理推进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对限额以下的工程按照技术专业程度进行切割,推进简易项目“简易招”,而参与“简易招”的村里的泥瓦木匠们必须接受统一标准的培训,工程质量也必须接受全村人的监督……

项目这么小,监管为何那么难?

2017年,余杭区启动了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按照规划,余杭区将用3年时间,创建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全区一大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也陆续上马。这些村级工程中,包含道路维修、外墙翻新、河堤加固、公厕建造、老年公寓装修等,大部分是10万元以下的小额工程项目。

尽管村级小额工程项目单个资金量不多,但一年累计下来,全区3001个工程项目,资金总量不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未经招标直接发包、未进入区级或镇街交易平台招标、邀请招标比例大、项目拆分后邀请招标等现象屡见不鲜。

余杭区在对2018年工程建设领域联合督查的27个小额工程项目中,发现有21个项目存在非法转包嫌疑。其中有两个镇街全年小额项目,采用邀请招标的比例达到57.3%、44.2%,远远超出区里20%的限额标准。

同时,针对小额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当地群众也怨言颇多。塘栖镇党风廉政巡察组在对塘北村进行巡察时发现,当地群众对于小额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问题反映较为集中。2017年塘栖镇纪委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举报9件,而涉及村级小额工程招投标的信访投诉就有6件。虽然这些举报经调查后并没有发现违纪行为,但已经明显反映出小额工程项目管理在透明度、公开度、监管度方面存在漏洞。     

“2018年,余杭区共有小额工程项目3000余个,这些违规问题的存在,造成人力、资金、时间等交易成本的浪费,也影响到美丽乡村、五水共治等相关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余杭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这么小,监管为何却那么难?归根到底是因为现有的招投标制度、以及项目的监管制度存在不足:一方面,在原有的招投标制度下,存在程序过于复杂的问题,比如招标人审查投标人资格、招标文件的工作量比较大,耗费的时间长,招标费用支出也比较多,这些显然不适用于村级小额工程项目。而事实上,虽然招标程序表面上将一些体量小的投标者拒之门外,但实际上又直接导致了不经招标直接发包、邀请招标、违法转包卖标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小额工程项目的监管原本由交通、水利、农林等区级职能部门以及镇街负责,但以这些监管主体的人力、精力,显然难以覆盖到全区数千个项目。

如何改进和规范全区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活动,推进小额工程招投标改革,提高实施过程监管效率,保障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成为余杭区纪委监委一直思考的问题。

“破题就是要解决村级小额工程项目谁来干和谁来管的问题。”余杭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邵伟斌说。

小额项目不出村,“工匠”来干

2018年下半年,余杭区纪委监委在履行好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综合评估,着手对原有的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制度进行改革。

从哪些项目改起?这是摆在余杭区纪委监委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梳理了各类村级小额工程的性质类别,从中区分出专业性工程和非专业性工程。” 邵伟斌介绍,“比如一条乡村道路,如果村里决定修柏油路,相对来说技术要求就比较高,就要找资质较高的施工单位来投标,但如果决定只修水泥路,那么技术要求就相对较低,有一定的施工水平就可以做了。”

按照这一思路,余杭区首先梳理出了房屋建筑、市政公用、水利、园林绿化、交通、土地整理等6大类基本项目中的26项“非专业性工程”,形成了简易项目清单。

有了简易项目清单做基础,针对原有的招投程序过于复杂的问题,余杭区纪委监委推动各有关部门出台了《村级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镇(街道)级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余杭区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包清工”操作细则》以及《余杭区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工匠名录库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村级简易项目向持证或有执业经验的工匠公开招标,由核价员核价代替专门预算编制,由简易施工图纸代替专门施工图审,由简单招标信息代替专门投标文件;工匠须本人参加招投标,采用“明标抽签法”,中标后签订合同及廉洁承诺书。

“由工匠本人直接参加投标,这就保证了项目直接发包到实际干活的工匠手中,不仅精简程序提高效率,同时也消除了违法转包、分包等违规操作空间,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廉政风险。”邵伟斌表示。

这里所说的“工匠”分为建筑工程工匠、交通工程工匠、水利工程工匠三大类,人员全部来自于各村。为了让简易操作也有“标准”可循,余杭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负责小额工程建设项目工匠名录库的建设管理工作,区住建局、区林水局、区交通运输局等行业部门负责工匠的培训、指导、监督与考核。目前,通过培训、考核,来自余杭区各村的有资质工匠已超过1200名。

当然,工匠中标后,绝非万事大吉。首先要向村里提交预算总价5%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必须缴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账户保管,不得挪作他用。工程项目的主要材料采购,要经过村里的询价采购小组的认可,询价采购小组由为村班子成员、村监会委员和村民代表组成。

如果由工匠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拒不整改或不及时整改,其名录资格将被停止12个月。

工程全流程,村民自己监督

“既然本村的项目是本村人做的,那么做得好不好,就要由本村人来监督,因为他们最关心。”说起对小额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余杭区纪委信心十足。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各村会向镇街职能科室报备,接受镇街道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并参照《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单位第一责任人制度(试行)》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责。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监事会)负责项目施工全过程监督,并通过村务监督微信群公开;根据工程量,每个项目聘请2-3名村民代表作为现场监督员。

工程项目竣工后,由村组织承包人、村民代表、镇街相关职能科室及镇街道“三资”办等各方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须形成会议记录,并当场填写《项目验收报告单》,经全体参加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后生效。对验收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各村(社区)要督促承包人落实整改。

“我们制定这一系列监督机制,就是要让老百姓参与决策,参与监督,实现老百姓身边的工程真正由老百姓说了算。”邵伟斌说。

经过制度优化后,余杭区14个镇街和村社试点项目预算资金平均下浮10%,共节省资金额36.1万,使交易周期平均缩短30天;村干部在材料采购、施工验收等工作中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能。在实现流程优化、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优”的基础上,也获得工匠、村民、各部门和镇街等多重认可的“三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