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监督检查
建德:村里来了“智慧管家”
来源:建德市纪委市监委      发布时间:2020-06-15 11:15:43


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善治,离不开对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的全面管理。近日,建德以此为突破口,在运用大数据监督的基础上,创新“数字+三小”监管模式,将微权监管资源向村社下沉,构建“智慧管家”立体化智慧监督体系。

“智慧管家”是村民的大管家,管的是村级事务的方方面面。村级财务管理、村级工程建设、农村建房审批、村级收益分配等等事项,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家事”,但在村级事务公开监管中,常常碰到公开数据村民百姓看不懂、看不到的问题。建德探索建设“智慧管家”立体化智慧监督,就是聚焦村级资产管理、工程管理、民生资金管理、务工管理、失地农民保险、农村建房管理、最多反映一次工作、云端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八大事项,把传统橱窗里的公示单搬到“云”上,第一时间推送到村民身边,当下事项可查看,过往事项可追溯,让全村人人都成了“小微权力监督员”。

在建德市莲花镇小微权力监管中心,一台半人高的“智慧管家”一体机就特别受村民欢迎,茶余饭后总会有人过来点点、看看。在“智慧管家”的界面下,指尖轻点,显示屏上就跳出了村民关注的各种信息:“建房一件事”是农村建房管理,可以看到隔壁邻居审批建房的流程进度和审批依据;“补助去哪了”聚焦民生资金管理,明明白白记录着上级拨付的资金最终的流向;“我们是监理”则是工程管理,将村民关心的村级工程质量和进度“晒”在阳光下,还能经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向特定对象发送预警信息……村民对哪个事项有疑问,可以直接在该事项的下端投诉栏中提出意见,莲花镇纪委书记章洁打下包票:“所有投诉,我们都会仔细调查,并在一个月内给投诉人回复。”

莲花镇作为先行试点,已收获实效。此前,村级临时用工是村民质疑较多的普遍问题,不少村民认为,和村干部关系好才有活干,猜测里面肯定有猫腻,莲花镇也不例外。去年,莲花镇戴家村率先改革,成立劳务公司,把原先村里常聘的33名临时用工全部撤换,改成11名低收入农户,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今年年初,临时用工被搬上了“智慧管家”平台成为单独模块,每一名临时用工的出工记录、工作成效都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平台上,在所有人的监督下,未清洁到位的,扣除相应工资,完成情况较好的,给予适当奖励。章洁介绍说,不仅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质疑声没有了,临时用工开支每年减少了40万,还因为劳务公司承接了绿化、零星修补小工程等,实现盈利5万元。“这些盈利,都将用于困难户和低保户的慰问。”

除了一体机,“智慧管家”还在向更多端口延伸,除莲花镇,建德市更多乡镇也在积极探索“智慧管家”的落地模式。在杨村桥镇,村民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家门口的二维码,就能登陆“智慧管家”中的“云端监察联络站”,实时了解各项工程实施情况,并可通过“新安清风直通车”“最多反映一次”等功能模块,对存疑的工程项目进行在线举报,实现“云监督”。在下涯镇,创新性地在“建德下涯”微信公号中设置“云端监察阳光站点”,线上开展村级事务公开、重点项目公开等。

“每个‘家’都是不同的,‘智慧管家’不可能一把钥匙开16个乡镇街道的‘锁’。”建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各乡镇(街道)的基础和特色都有所不同,发展的定位和重点不尽相同,群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还在探索‘8+X’监督模式,除了8个固定公开模块,还要求各乡镇(街道)把自己现阶段关注度最高的、村民最迫切看到X项事项,进行公开监督。”

下一步,建德市将在所有镇街推广“智慧管家” 立体化智慧监督体系,从而实现全市256个村社“智慧管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