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监督检查
让报账员轮岗 杭州江干探索推行交叉任职机制
来源:江干区纪委区监委      发布时间:2020-07-01 09:00:59

“近期经合社有一笔8000万元的集体资金理财到期,要按照街道相关规定实行竞争性存放”。有着多年报账员工作经历的小王,刚到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街道某经合社交流任职,就发现了问题,并予以提醒。于是,该经合社立即按照江干区“三小三规范”要求,决定走竞争性定期存款招投标程序。

江干区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合社集体经济发展迅速,目前资产总量达200多亿元,可分配总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经合社有40多个,其中3个已经突破亿元。

随着经合社经济体量的增长,日常监督检查和巡察发现集体资金、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违纪违法风险呈现同步增长。对此,江干区于2019年底专门出台“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十条意见”,提出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员队伍建设,探索推行交叉任职机制,防止长期固定任职产生的岗位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江干区57余家经合社报账员原先基本都由本经合社股民担任,任职时间最长的有十多年,熟人社会、人情干扰,存在很多弊端,开展交叉任职,可以让报账员动起来、风险降下来。”江干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说。笕桥作为该项制度的首个试点街道,他们创新区域化交流任职的方式,先将“区域相邻、工作相通”的社区组成5个党建联盟,每个联盟建立报账员工作小组,构成区域治理共同体。联盟内经合社数量达到2个及以上的实行内部交流,数量不足2个的与其他联盟实行跨联盟交流。

九堡街道则建立报账员人力资源信息库,将辖区9个经合社现有的报账员纳入信息库进行一体通盘考虑,结合各个经合社年收支运行等情况,综合考虑报账员业务能力水平、居住地等因素,统筹调整异地聘任单位。交流聘任时间为一届3-5年,先期试行一年,确保经合社相关财务工作既控风险又保稳定。

“经合社也有商业秘密,财务人员轮换着来,股民的利益如何保障?”像弄口经合社董事长姚志颂这样心怀顾虑的不在少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干区对报账员交流任职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实行“前置承诺”制度。报账员交流任职前,由街道党委会同纪工委进行集体谈话提醒,并签订保密承诺书。同时,统一工作内容和标准,明确预(决)算审核修订、报销凭证初审、审核六务公开、列席经合社重要会议等基础任务清单,确保交流任职的报账员落实岗位负责制,受到全过程监督约束。

报账员干得好不好,谁说了算,是管好用好这支队伍的核心与关键。本着问题导向、流程管控、有进有出的原则,江干区建立 “月报账、季督查、年考核”全过程监督考核机制。街道农经条线每月对集中报账统一审核;每季度对报账员交流任职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年底由报账员任职的经合社和街道农经条线、纪工委分别进行“442”赋值评分考核。年度考核排名末2位的,由街道组织、纪检、农经条线组成专项组,进行约谈,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给予调整或劝退处理。

此外,对于报账员队伍晋升不通畅、能力不适应、保障不到位、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专门制定关于推进经合社报账员交流回避任职工作实施意见和“1+N”薪酬框架体系,在培训管理、专业职称、政治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支撑。同时,将财务专业职称等级、年度考核实绩与薪酬激励挂钩,让他们的能力和付出与薪酬相匹配,让报账员心里有盼头、事业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