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利用自己是经合社董事的便利条件,租用村里的房子,却一直拖欠租金,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我现在深刻认识到问题严重,一定尽快还清租金。”近日,58岁的上塘街道半道红经合社原董事屠益卿在拿到党内警告处分决定时,深感后悔!
该案是拱墅区上塘街道纪工委开展清廉社区(经合社)项目化专项监督中查处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锁住锁紧村级小微权力,确保规范运行,杭州市拱墅区纪委区监委积极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以“案”为基础、以“促”为关键、以“改”为目标,扎实推进清廉社区(经合社)建设。
以案促改,给小微权力加上一把“警示”锁
“公权姓“公”不姓“私”,每个行使公权力职务都属于监察范围。要牢记做自己分内之事,不越界、不踩红线,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做到自我警醒……”在旁听了原杭州康桥综合市场经理周惠祥涉嫌贪污犯罪案庭审后,康桥街道计家社区刘玉婷感慨道。
为切实强化警示教育,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拱墅区纪委监委在清廉社区(经合社)推进中,采取通报典型案例、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旁听职务犯罪现场庭审、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举措,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案释法、以案促改,用身边的“活教材”教育身边人,让警示教育以“看的见,摸得着”的形式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长鸣警钟。
以案促改,给小微权力加上一把“靶向”锁
“街道经合社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促改,对29个留用地项目及271个物业出租项目开展全覆盖专项排摸和督查。发现问题27个,提出整改措施22条,喝茶谈话8人次……”在清廉社区(经合社)建设阶段性工作汇报会上,上塘街道纪工委书记陈开暹对“经合社留用地项目、物业出租情况”项目化推进情况做了汇报。
如何实现精准监督,从源头遏制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拱墅区纪委区监委研究制定了小微权力“三张清单”。一是开展小微权力清单“回头看”,对尚有未纳入监督、需完善的事项进行收集,对存在问题进行“挂号”整改、销号督办,切实做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二是紧盯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土地审批、工程招投标、便民服务等关键环节,制定了社区(经合社)工作职责负面清单,织密监督网。三是结合各社区(经合社)实际,制定个性化专项督查清单。对日常工作进行细分划定,实施日常监督项目化管理。
以案促改,给小微权力加上一把“制度”锁
“屠益卿利用职务便利违规租赁经合社房产,且长期拖欠租金,法院两次执行依然拒不支付,严重侵害了我们村民的利益。”在案例通报会上,村民们无不感慨屠益卿之前的霸道。
如何杜绝此类案件再次发生,区纪委区监委从制度根源着手,在印发的《2020年度“清廉社区(经合社)”建设工作要点》文件中,明确规定“社区(经合社)班子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租赁本社区(经合社)物业,之前已经实际租赁的,租期满后收回不得续租。”日前拱墅区上塘街道,以案为鉴,所有社区(经合社)班子成员及其近亲属已全部签订了未租赁经合社物业的书面承诺。
与此同时,区纪委区监委全面梳理了社区(经合社)涉及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小型工程、办公用品采购等制度150余项,进一步厘清每个事项的权力框架和运行轨道,使村干部的权力始终处于制度约束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做到“该办的不办不行,不该办的想办也办不成”,减少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运行的随意性和失范性,对“小微权力”内容进行全面规范。
“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力运用得好不好,直接关系民心所向,直接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将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社区(经合社)延伸,切实提升基层监督实效。”拱墅区纪委区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