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农户的类别、申请救助原因、保障金额等具体信息都要在‘智慧管家’平台上详细公示,扶贫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一定得明明白白,村干部绝不能挪用,这在我们村可是有教训的!”近日,杭州市建德市大同镇纪委书记何明在部署小溪源村清廉乡村智慧管家建设工作时,郑重其事地交代道。
这个教训还要从2019年说起。一天,大同镇纪委书记何明接待了一位忿忿不平的来访者:“我听说村里已经用‘食用菌--杏鲍菇种养’项目成功申请到了少数民族专项扶贫资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还没有收到相关资金?”来人是大同镇小溪源村杏鲍菇种养户钟某,钟某也是村里的少数民族贫困户。
反映人是“少数民族”,反映内容又涉及“扶贫资金”,镇纪委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制定核查方案,开展实地核实。调查组先后查阅了小溪源村扶贫专项资金申报材料、记账凭证等资料,经过细致的查阅,建德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8万元、杭州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8万元两张入账凭证引起了调查组的注意。从资料上来看,小溪源村确实以“食用菌--杏鲍菇种养”项目名义申请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共计16万元,但却找不到下发的扶持资金用在“食用菌--杏鲍菇种养”项目上的凭证。
调查组顺藤摸瓜来到了小溪源村走访杏鲍菇种养户,询问这些种养户是否收到村里发的杏鲍菇种养的相关补助,但农户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们没有收到相关的补助款项。
“没有收到过补助费。”面对调查组的询问,另一名钟姓农户连连叹气,“我也是少数民族贫困户,之前我们确实听说村里申报了杏鲍菇扶持项目,还踮脚盼望着补贴下来可以稍微扩大点种养规模呢,谁承想,到现在补贴影儿都没见过!”
听了农户们的反馈,何明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专项扶持资金为什么没有用到相应的项目上?扶持资金到底去了哪里?
调查组立即与村党支部书记陈烈等人谈话,资金去向慢慢浮出了水面。
“扶贫资金确确实实都用在村集体上的,这个我们是可以打包票的。”陈烈含糊其辞道。
调查组将申报资料、记账凭证等资料一一放在陈烈面前,继续追问:“用在哪里?怎么用的?有相关凭证吗?”
“‘食用菌--杏鲍菇种养’项目确实没有实施,扶贫资金也没有给到种养户,但我们也没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面对调查组拿了的书面材料,在调查人员逻辑缜密地追问下,陈烈虽有些“委屈”但不得不交代了事情真相。
原来,为了鼓鼓村集体的“腰包”,小溪源村用“食用菌--杏鲍菇种养”项目争取了扶贫资金。但在申报过程中,村里的竹林经济林区道路建设项目遇到了经济缺口,于是村两委“碰头”后决定临时更换项目,仅仅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之后就把用于发展食用菌菇杏鲍菇专项资金16万元用在了竹林道路建设上。
“扶贫不是随意的事,扶贫资金绝不能随意挪用,绝不能侵害群众的利益!”何明严肃说道。
“何书记,在你和我谈话前,我觉得自己情有可原的,现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陈烈羞愧得低下了头。
举一反三,调查组随后对全镇其他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使用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发现胡村源村也存在类似问题。该村集体用已完工项目重新申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扶持项目套取扶贫专项资金。调查结束后,大同镇纪委分别给予小溪源村、胡村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诫勉处理,并追回专项补助款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