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杭州市萧山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入口显著位置,专门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是该区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最后一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举措。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群众和企业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事体验不断优化,但仍有一些因政策调整、历史遗留等种种原因让他们“闹心”的现象。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坚持不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题中之义。为此,萧山区纪委监委从政务环境优化提升入手,推动区审管办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破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痛点难点问题,疏通“办事梗阻”,让“难办的事”办得了、“办不成的事”办得成,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有办不成的事吗?快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试试吧,亲测很有效。”萧山区临浦镇工作人员小金在朋友圈“安利”起了这个窗口。
原来在今年10月初,因未来社区建设需要,临浦镇原本计划将原来的镇卫生院、来氏拆迁区块的房屋拆除及残值通过区交易中心发布拍卖公告,但区交易中心反馈该拍卖情况没有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批,拍卖公告无法发布。而主管部门认为审批权已经下放,无须再提交审批。由于对政策解读不一致,事情一时陷入僵局,这让具体经办的工作人员小金犯了难。
“后来我们了解到,区审管办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或许我们的难题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办理。”小金说起事情的经过连连赞叹,“区审管办对我们的问题很重视,立即协调各个单位召开座谈会,前后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拍卖发布难题,难事不难办,必须点赞!”
“‘办不成事’,是指群众未能成功受理、成功审批的政务服务事项,多次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却未能办成的政务服务事项,需要提速办、延时办、预约办、帮办代办等特事特办事项等。”区审管办副主任黄志军介绍说,“我们就是让办事不顺利的群众有地方找、有人帮,让他们路不白跑、事有人管。”
刚性的制度要求、合理的工作机制,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自设置以来,建立了台账登记、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等工作制度,保证简单问题即受即办,一般问题3个工作日内整改反馈,复杂问题7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进度并说明理由,持续跟踪督办直至办结。同时,及时汇集相关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对同类问题和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改进自身工作。
确保“办不成事”到“办成事”,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体系。萧山区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横向、纵向、内外”三联动机制,不但受理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的相关咨询、投诉,而且进行协调督促问题解决。同时还专门成立了由区纪委监委、区审管办、各窗口单位组成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专班,疏通堵点、攻克难点。在日常监督中注意收集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效率低下等作风问题线索,及时督促整改、改进服务、完善制度。
“我们还配套建立了督查问责机制,对确实因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推诿扯皮引起‘办不成事’情况发生的,进行严肃问责并作点名道姓通报处理。”萧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窗口自设立以来,已累计解答群众咨询315件,解决“办不成事”反映问题18个,召开部门协调会解决系统类诉求3件,实现“企业群众反映的事100%响应,可办事项100%按时办结,办结事项100%满意”三个100%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