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杭州最美爷爷,摆免费凉茶摊40年》为题,报道了79岁的上城区小营街道居民顾忠根的善举。截至17日8:50,1357次转发,1013条评论,8579个点赞,顾忠根迅速成了“网红”。
其实,顾忠根早就是小营街道居民心中的“网红”。在小营人看来,不论天气多热,只要没喝上顾忠根的凉茶,那就不算到了夏天。一灶独家秘方的凉茶,一副摆了40年的凉茶摊,顾忠根从30多岁起就为社区居民和往来茶客免费提供解暑凉茶。“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喝过我的茶,只知道这些年来我已经用坏了五只大茶缸。”在顾忠根面前,40年仿佛一晃而过,金属茶缸也难敌如水岁月。
善行传三代
顾忠根已年近八旬,然而他还只是凉茶摊的第三代“掌门人”。
“我家的凉茶摊是从我外婆开始摆起的,那时候杭州还没解放,外婆在下仓桥开了一家糖果店,每年夏天卖糖之余,还给客人免费提供凉茶。外婆说,做人要善良,做事要积德。”顾忠根回忆,小时候每到送凉茶的时节,外婆的小店里总是人头攒动,有熟悉的街坊,也有陌生的客人,但更多的是像黄包车夫、搬运工这样干苦力的。“这些人根本不买糖,但外婆照样把一碗碗茶倒给他们喝。”
凉茶摊传到顾忠根的父母手里,已经是70年代了。那时,顾忠根一家搬到了清泰街518号,家门口有棵茂盛的法国梧桐,树下常有人来乘凉休息,顾忠根的母亲就在那里搭起了一个馄饨摊补贴家用。父亲在电子设备厂做油漆工,工作之余也常帮左邻右舍做点油漆活。在那个年代,帮邻居干活不谈钱,但邻居们为表感谢也时常送他一些茶叶。“母亲不愿意白得别人的好处,就把这些茶叶拿来泡茶水,免费给邻居们喝,当时大家收入很低,买茶买饮料挺贵的,有免费茶喝再好不过。”一来二去,远近茶客越来越多,顾忠根就成了母亲的帮手,那时是1977年,40年前。
“我妈妈去世前两年对我说,她觉得做凉茶摊是个善行,要继续摆下去,希望我能接她的班。”79岁的顾忠根眼睛依然清亮,笑容浸润着骨子里的温和,“我既然答应了,就肯定会一直做下去。”
旧物不忍弃
顾忠根的凉茶摊平均每天能送出两大缸凉茶,需要500多个一次性杯子。这杯免费凉茶为何有如此魅力?顾忠根笑称,秘诀全在配方里。古语云:“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祖籍临安的顾忠根深谙家乡茶叶的精髓所在。别名“於临烘青”的毛峰虽然卖相不如龙井,但口感清雅回甘,是临安茶农家家户户自留的“私房茶”。“我们老家的茶叶质量好,价格实惠,再按祖传配方配上六月霜、菊花、陈皮、人丹、藿香正气水,喝过的人都说好。”对于家乡特产和自家手艺,顾忠根很是骄傲。
就算烧水的方法,顾忠根也是与众不同。“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烧水,两把电热壶一起烧,烧开一壶泡好热茶就先倒进一个不锈钢大锅里,然后浸在盛满冷水的缸中。这样做一举两得,热茶冷得快,冷水变热了烧开也快。这是我妈妈教我的。”
一年年过去,凉茶摊的口味不变,可大茶缸已经换了好几个。“听说最早的时候是陶缸,到我开始喝他们家凉茶时已经是白色的搪瓷缸,现在又换成不锈钢的了。”65岁老邻居陈阿姨喝顾家凉茶也有十几个年头了,“老人家很节俭,一个茶缸能用很多年,每天都清洗擦干,保养得跟新的一样。”
说到茶缸,顾忠根讲起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顾忠根年轻时曾是无线电厂的工人,免费凉茶摊的事迹在厂里传开后,当时的车间主任俞金潮非常感动,号召工友们都来帮忙。“俞主任说我每天搬那个陶缸去送茶太费劲,刚好厂里有新的搪瓷缸,就让我拿去用。起初我并不同意,觉得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后来俞主任告诉我,这是拿去做好事,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搪瓷缸已经用坏了很多年,顾忠根仍然把它放在家里舍不得丢。老人说,每当看到这口旧缸,就会想起工友们共同的爱心,就有决心把凉茶摊继续摆下去。
还有后来人
如今的顾忠根,弯腰驼背,年事已高,他有心把凉茶摊摆下去,却已渐渐力不从心。老人每月领着3500元退休金,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生活十分简朴,终身未婚,没有后代。不过有了这个凉茶摊,他从来就不孤独,不仅因为喝了他几十年茶的街坊邻里常常照顾他,还因为每天都有不少青年志愿者来帮助他。
章贤锋就是其中之一。早上7点多,他就和朋友们一起过来,帮着抬工具出摊送茶。“我们现在主要是帮顾老伯倒茶,递杯,洗刷,打下手。等我们把手艺都学会了,就把凉茶摊接过来,争取再做40年,让这三代人的善行坚持下去。”
在这些年轻人面前,顾忠根也精神抖擞。当人们问起他凉茶摊的往事,他能说上半天,可问起他为什么做了40年不收1分钱,他就是一句话“你不要问我为什么,你要做好事。”
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家庭,一个坚守了三代人的心愿。从外婆的“做人要善良,做事要积德”,到妈妈的“做凉茶摊是善行”,再到顾忠根的“你要做好事”,这不就是他们的家风吗?家是最小国,国事最大家,虽然“杭州最美爷爷”并无直系子孙,但坚持行善的传统美德必将被一代代杭州人、一辈辈中华儿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