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作风建设
家风故事丨多一点书香气 少一点铜钱味
来源:上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7-09-11 11:00:36

我是一个有书店情结的人。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生活拮据,没有经济能力,偶尔能进城去趟书店,也买不起书,每次只能抓紧时间多看一会,最后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货架。1986年,我高中毕业参军到部队,先后在福州、南京、重庆等地工作,辗转半个中国,从战士成长为军队干部,职务职责不同,但书店情节从未改变。每逢节假日,我去得最多的就是新华书店。眼前的视野很小,但书中的海洋很宽阔,与书为伴的日子让我倍感快乐和难忘。自从在杭州安家直到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到书店的次数更多了,每次买的书也更多了,以至于让面积不大的家成了一个小小的藏书室。见我这么爱看书,有不少朋友还以为我出生于书香门第。

我父亲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我的书店情结深受他的影响。“多一点书香气,少一点铜钱味”,从我懂事起父亲就这样教育我。他时常说,自己生不逢时,没有机会读书,很羡慕我们这一代人有学上、有书读,要求我一定珍惜机会,不能辜负他的期望。不过那时,他并没有告诉我,什么叫“铜钱味”。

自从我在部队提干后,父亲就开始向我强调关于“铜钱”的话题。每次回老家,父亲都会对我说,“做人要一身正气,做党员干部更要守住廉洁底线,宁肯你回家没有给我们送钱带礼物,也决不能以任何名义占公家的便宜、收别人的东西。”父亲身在农村,一辈子没当过领导干部,但是公私分明,他常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也是维持我们家团结幸福的“策略”。多年来,父亲说这话的神情一直给我这个多年在外学习工作的游子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

1997年,儿子田雨奇出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用苏东坡的诗句给他取名字,不仅是出于对杭州西湖的热爱,更是期望他能像先贤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为培养他的阅读习惯,从他幼儿园中班时,我就每周坚持带他到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看书。一进书店,父子俩各忙各的,他往儿童书区跑,着地一坐读得津津有味。我则先拿个装书用的篮子,挑选好若干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再到三楼茶吧要上一杯龙井茶,悠闲地闻着茶香、书香,感受百味人生。刚开始时,考虑到他年龄太小不太安全,我会时不时地走过去,远远地张望他一眼。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书读得越来越多,他变得越来越专注,因此我对他的监护也越来越少。

往返书店途中,我用自行车带着他,不论烈日酷暑,还是风雨严寒,父子俩一路上说说笑笑,似乎每天都是好天气、好生活。就这样,儿子从小品学兼优,茁壮成长,到了2016年,考上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临出国前,我将当年父亲对我说的话转送给儿子,要求他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坚持看书增加书香气,永远不要迷失方向,特别是在对待财物问题上,要求他一定要通过诚实劳动获取。 

如今,父子俩远隔重洋,儿子怀着学成报国的梦想在东瀛刻苦求学,我在上城区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岗位上认真履职,努力做好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想起儿子时,我也总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话“多一点书香气,少一点铜钱味”,如今孩子长大成人,我也早已步入中年,越发明白父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其一,任何人都要与社会接触,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不主动接受正面教育,就难免被负面的东西所侵蚀,因此要多读书、读好书,牢固树立廉洁无私等理想信念。其二,党员干部腐败和不孝子孙败家,本质上是一回事,人一旦起了贪心欲壑难填,最终不但会葬送政治前程,也会害得自己妻离子散乃至家破人亡。其三,自古以来,“铜钱味”太重就显得俗气、浮躁和污浊。要把孩子培养成才,自己首先要远离这些,自觉追求简朴高雅的家庭生活。

如今父亲已经老去,家庭的团结和发展,渐渐成了我的责任。我一直有一个愿望,从自己做起,营造好家风,不但要把儿子培养好、教育好,还要给大家庭的晚辈带去足够的影响力。近年来,我们这个大家庭越发和睦,兄弟姐妹们都能爱岗尽职,坚持传统美德。上行下效,我的侄儿、外甥也表现出色,大学期间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于我的儿子,等他学成归国后,我不会对他的职业选择作出硬性要求,然而一定会要求他:“多一点书香气,少一点铜钱味”的家训应当由他身体力行,代代相传。(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田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