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作风建设
富阳:每周10分钟“警示教育”为基层干部敲警钟
来源:富阳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05-29 15:00:55

“常绿黄弹村的这个案例,跟我们村正准备做的事真是一模一样,原来这样的做法会被处理?我的心顿时就紧了一下,吓了一跳。”

说起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勤功村这个从去年开始做的项目,村党总支书记张旭军仍心有余悸,所幸从2019年开始,村里每周二村里都要学习区纪委监委下发的《富阳区村(社)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这在关键时刻拉了村里一把,才让他们没有踏错最后一步。


“钱不是自己用的,为村里做事总不会错的。”

去年,勤功村里争取到一个项目:修建停车场和环境绿化工程施工。按照规定,村级项目村集体需承担30%。但对一个几乎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来说,这笔钱该到哪里找?这时,村支两委想起了另一条规定——“单个项目补助最高补助50万元”。

于是,经勤功村支两委讨论决定,要将原已经切好、不需要施工的挡墙仍作为工程施工计算,造高工程总价,再由施工方将多争取到的7.5万元转给村集体,为村里解决其他项目所需资金。

“钱不是自己用的,为村里做事总不会错的。”但让张旭军没想到是,就是这7.5万元差点惹了大祸。

“既然知道是错的,就不能再存侥幸心理。”

近日,勤功村例会上用《警示录》进行“以案说纪”的是常绿镇黄弹村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虚报工程量套取财政资金,村书记、主任双双被党纪处理的案件。

张旭军一听就发现不对劲,这与村里正在操作的方式一模一样,于是赶紧向镇纪委进行了汇报,得到的答复“肯定是违纪的”。不过与黄弹村不同的是,勤功村还有整改的机会,但时间已经十分紧急,此时项目正准备进入审计阶段。

“既然知道是错的,就不能再存侥幸心理。”张旭军说,“这事往小了说,是为村里争取了一点资金,但往大了说,如果大家都这样干,国家的资金就管不好了,对国家损害很大。”在与镇纪委一起实地踏看后,勤功村按工程实际施工投入重新进行了申报,张旭军心里悬着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接地气的警示教育受到镇村干部欢迎

日前,富阳区纪委监委下发了《富阳区村(社)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其中有30多个富阳及周边县市的镇、村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如何将这本册子用好?如果只是发一下书,很可能会被束之高阁,放在书架上“吃灰尘”。

大源镇的做法:在每周一次的镇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上,由镇纪委书记讲讲关于乡镇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镇党委书记作点评;在每周二的村干部联席会议上,由村监察联络员负责讲《警示录》上的案例;在每月的党员固定主题党日,则选择普通党员的违法违纪案件,比如涉黑涉恶、酒驾、赌博等案件进行讲解,每次10分钟。

“从反面典型案例中吸取深刻教训,这种接地气的警示教育方式,受到了当地镇村干部的欢迎。”据了解,富阳区纪委监委还将通用照片、漫画等多种形式来解读案例,丰富案例类型,做成图板,再送到各个乡镇(街道)去巡展,进一步强化党纪和法治观念,做到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党员干部说勤功村党总支书记 张旭军

原来我们以为只要不拿公家钱就不要紧,这次的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现在我们把每个案例都对照一遍,没有一样的那最好,就当敲敲警钟,若是有相似的话我们就马上整改,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让老百姓看到了公平廉洁。

执纪者说(大源镇纪委书记 袁佩翔)

开展廉政教育,如果光读法条,就容易陷入“本本主义”,教育的效果也不好,现在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做到了防范在前、提醒在前,打好“预防针”,才能免吃“后悔药”。现在我们都长了一张“婆婆嘴”,相信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镇村干部的规矩意识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