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敞着胸襟,欢迎我们下锄头铁耙造成锦绣,人人生活在这锦绣堆中,全仗农民底(的)气力。”在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凤凰山下,留存着一段让浙江人引以为傲的红色记忆——1921年9月,衙前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第一”:发动了第一次农民革命运动,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发布了第一个农民革命行动纲领,创办了第一所教育农民子女的农村小学校。这里还长眠着一位革命先辈,他就是农民运动领袖李成虎。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会发生在衙前?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许多人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惑。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我们找寻着答案。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外景
白墙黛瓦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肃穆庄重;馆内收藏着一件件承载着革命历史的物件,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这两件文物,把参观者的思绪带回到百年前。
馆内收藏的《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
衙前,濒临钱塘江海湾,旧时生活在此地的农民常面临塌江、旱涝等威胁,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又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苛捐杂税繁多,农民痛苦不堪,渴望找到一条光明之路。
随着时代新思潮的传播,进步人士意识到了农民的地位与权益,纷纷投入到激发和引导民众争取民主权益的运动中。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下,1921年,衙前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农民学校——衙前农村小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广大农民宣讲革命道理。
衙前农民协会活动场所——衙前东岳庙(图据《衙前农民运动》1985年版)
红色的火种,划过黑夜的天空,照亮千万农户的心房。同年9月27日,坐落于萧绍运河南岸的东岳庙前,各地农户心怀热切,从四面八方乘船聚集。众人欢呼中,衙前农民协会正式成立。《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也随之颁布,从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租减租斗争。短短一两个月间,萧山、绍兴、上虞等地先后有82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衙前农民协会联合会于同年11月24日宣告成立。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第一场农民运动,成立了农民协会,亮出了实现“土地公有”等政治主张,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馆内布展
“农户们兴奋地说,这两样东西可是个宝贝,年底地主来收租,拿出来一看,减租是农会规定的,地主就无话可说了。但地主们不同意减租,他们租了上百艘收租船打算去农户家里收租,农协会领导知道后,就召集了上千名农民在码头阻止收租船靠岸……”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运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将绍剧《火种》投射入长长的布展雕塑中,艺术性地再现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这一静一动,把看客带入了那段苦难深重而惊心动魄的烽火岁月。
馆内展示的公斗、大斗等物品
农运老物件中,不得不提一样东西,那就是“公斗”。斗是当时的计量工具,形似木桶。大斗和公斗放在一起,看似差别不大,却给当时的农民减轻了极大的负担。农民运动发起后,“公斗”被写入《衙前农民协会章程》。根据章程记载,农民协会作出按原定租额三折交纳和根据年成好坏交租的决议;统一了交租使用的升、斗——把每斗17市斤的“大斗”,改为每斗15市斤的“公斗”,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使红色火苗在衙前点燃之后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可以说,就是这个“公斗”,让广大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李成虎墓
百年传承,为民初心如磐。纪念馆百米开外,是衙前农民运动领袖李成虎长眠的凤凰山,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树叠翠间,李成虎墓格外肃穆。墓地三面砖墙围砌,花木成阴环抱,中间竖一块青石墓碑,上书“李成虎君墓”,一旁是他的画像和生平简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一百年前的《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呼应,如今在衙前凤凰村委大楼一侧印着这样的标语。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到闻名遐迩的经济强村,凤凰山脚下的这个中国农运第一村,将红色基因变为精神动力,在实践中形成了“守正清心、勤廉凤凰”的理念,不断为村社建设植入清廉基因,制定小微权力清单、推行公务监督卡、深化勤廉文化建设,让这个古老的红色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凤凰村新貌
如今,信步走在凤凰村官河边,吹着徐徐清风,依然能清晰感受到这份红色力量的时代脉动,烽火一直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