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城区委巡察组,有一位比较特别的巡察干部,他长得瘦瘦高高,一米八的个头体重才130斤,额头两条明显的抬头纹,映衬着一双明亮犀利的眼神,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难以接近。平日里,大伙儿都称他为“老胡”。那么,“老胡”特别在哪里呢?熟悉他的同事说,他特别“抠”!
一丝不苟“抠”细节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去年年初,刚组建不久的巡察机构,还未享受到新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就已投入到紧张的巡察工作中。作为巡察“新手”的老胡,成为了党建组的一员,除了个别谈话、召开座谈等方式,还要查阅被巡察党组织近五年来的会议记录本、党建工作台账等。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老胡用上了笨办法。他对照有关材料和相关政策逐字逐句进行核查,接连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被巡察党组织岗位廉政风险排查不认真,存在照搬照抄现象。一名中层干部的岗位廉政风险点写着“数据质量不高,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符”;有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范围界定不清,将观看警示教育作为决策事项报告等。
几轮巡察下来,老胡干得得心应手。考虑到工程组缺骨干,他二话不说,立即服从组织安排加入了工程组。尽管岗位调整了,但他这股子“抠劲”一刻也未放松。很快,在对一家区直单位进行巡察时,老胡发现某个项目部分材料的规格在设计及招标文件中明确为30MM,可竣工图、石材检验报告单上显示为25MM,而且还未走相关变更审批备案流程。为了把真实情况摸清摸透。老胡带着测量工具,顶着风吹日晒,一处一处进行实地勘查,最终发现该项目材料实施品牌与投标文件承诺不符,材料以次充好,并得出相关工程疏于监管、现场管理不到位等结论。
渐渐地,一些年轻同事也学着“抠”起了细节。这招还挺管用,大伙儿发现问题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绞尽脑汁“抠”时间
长期从事巡察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体会,这活特别苦,特别磨人。一轮巡察,时间短的仅半个月,时间长的至多两个月,扳着手指就能数得过来的巡察干部,却要完成2至4家单位的巡察重任,往往是前一家单位还在进行扫尾,后一家单位就要准备进驻了。
人手少、任务重,咋办?老胡又寻思着要“抠”时间了。每一次巡察前,他根据被巡察党组织提交的文件材料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近五年来主要问题,见缝插针“挤”出时间来,尽快熟悉被巡察党组织的基本情况。进驻巡察后,利用2、3天时间捋一遍会议记录、相关制度规定,然后花上几天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对象展开剥笋式谈话,待深入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再回过头来看台账,及时查漏补缺,并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核实。
除了把八小时内的工作安排得紧紧的,老胡还充分利用起了碎片化时间。无论是食堂用餐,还是饭后唠嗑,亦或是晚间散步,老胡一逮着机会,就和同事交流心得,探讨工作方法和经验。久而久之,哪一天不和老胡聊上个三五分钟,还真有点不习惯了。
就这样,过去一年,老胡凭着他的“抠”劲,共参与巡察8家单位,开展谈话近200人,翻阅党建资料1600册,查看工程项目400个,查阅工程项目资料4092册,发现问题82个......
内外有别“抠”有道
一件衣服穿十几年,一把剃须刀用几十年,上下班选择“公交+步行”来回需2个多小时......看上去“抠门”的老胡,对待他人却毫不吝啬。
平日里,不管谁遇到困难,他都是一副热心肠,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是同事眼中公认的“暖心大哥”。“胡处除了在业务上帮助我们提高,在生活上也多加照顾。”年轻的巡察干部小黄如是说。
去年,全区开展“三联三领”主题活动,根据安排,巡察机构党支部结对联系长明寺巷社区。一次走访慰问困难居民吴某时,老胡留下手机号码以方便联系。没过多久,吴某便致电给他,哭诉自己因患肾癌致使后期治疗的经济压力很大......老胡一边安抚对方要安心养病,一边及时联系社区申请困难补助金,寻求匹配的帮扶政策。之后,老胡又几次上门看望吴某,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对于称赞,老胡谦虚地说:“没什么,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上城区委巡察办 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