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朝晖五小区菜场东侧150㎡、以及叶青兜住宅小区一处底层62㎡,合计212㎡的营业用房划归下城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使用……”一份1985年的文件内容引起了巡察专员沈志栋的注意。叶青兜住宅小区的地址很陌生,“莫非该处房产不在他们提供的清单之中?”鉴于职业的敏感性,一个念头马上闪过沈志栋的脑门。
2017年5月,下城区委巡察组进驻区市场监管局。巡察中发现该局房产较多,有局本级的,也有下属单位的,有自己办公用的,也有用于出租的。但是该局房产管理较乱,个别资料缺失,极有可能出现低价出租、房产漏登等情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呢?“从原始房产资料着手,比对现有的房产总数,建立房产清单,逐个进行销号排查。”巡察组要求区市场监管局提供所有房产的原始资料,同时对房产清单、固定资产以及房租收入进行核对。这份1985年的文件就是这时闯入了巡察组的视野。“查!必须查!一定要彻查清楚!”巡察组郑组长当机立断。
由于早期的房产没有清晰的门牌号码,只有地名和比较含糊的大致位置。用百度地图搜索该处房产的地名,却发现该房产地址不在下城区域范围内。怎么办?
“叶青兜老底子是我们区的,而大致的位置与该文件其他几处房产是在一个片区的。”副组长是一位老杭州,她仔细回忆着,并解释道。
“你们两人扮演‘夫妻’,以租店面为由,对文件上的几处营业房进行实地踏勘,要对各个店面面积进行估算,同时还要向店家了解相关承租情况,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郑组长下达任务。
通过两个半天的实地踏勘,巡察组将文件上其他房产的位置、面积与现实房产进行一一对应,最终确定叶青兜住宅小区*幢底层的房产确实不在房产清单上。
这是怎么回事?1985年出现过的房子,怎么会离奇“失踪”了呢?
“该处房产划拨过来已经30多年了,期间是否又再次划拨出去了呢?”
“如果划拨出去的话,总有相应的文件留存吧?”
“如果没有划拨出去,那这套房子现在又会在谁的手上呢?”
围绕房产的“失踪”问题,组务会议上大家激烈讨论着。带着这些问题,巡察组要求区市场监管局迅速成立调查小组,并派巡察组组员全程参与。通过调阅相关历史资料、约谈前后几任房产管理员和对房产地址进行分析走访,对该处房产进行深入核实。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调查组揭开了这件“失踪”房产的“迷案”。原来,叶青兜住宅小区底层营业房经过地名更改,已经变成了朝晖七区集市街的新门牌号。该处房产原作为朝晖工商所办公用房使用,2003年以后以局工会名义出租给赵某使用,后来该房产又进行了几次再转租,然而赵某开始两年还上交房租给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的,2005年后就一直未再交过。
事情至此,终于真相大白。自2005年以后,由于当时房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几次交接工作不细,加上该局房产管理混乱,导致该处房产十多年来处于失管状态,直到本次巡察组进驻……目前,下城区市场监管局已经对该处房产进行了登记,同时相关“二房东”和现租客也补齐了房租。巡察意见反馈后,区市场监管局再次对局管房产进行彻底清查,又发现了长期失管的3处房产,建筑面积合计158㎡。
巡察工作是项精细活,考验的是巡察干部的耐心、细心和专心。只有发扬严实深细的工作作风,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准识别被巡察单位存在的问题,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线索,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者:下城区委巡察办 周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