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进一扇门,便可实现招投标事项、财政预算等功能后台审批。
2020年初,余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试点上线。系统将所有的政府类投资建设类工程项目和国有企业建设类工程项目纳入其中,真正实现了所有法定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只进行政服务中心一扇门”的目标。这波“硬核”操作,源于余杭区巡察监督、专项监督、派驻监督的合力共推,对全区招投标领域进行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巡察监督就像全科门诊,是点上的全面政治体检;专项监督就像是核酸检测,检验是否属于当下的流行性病毒;派驻监督就像是疫苗研制,提高自身免疫力。”余杭区纪委书记邵伟斌形象地用正在进行的抗疫工作来比喻这三个监督的重要意义和内在联系。
2018年,余杭区委第四巡察组在对某国有企业开展巡察时发现,该公司在项目工程决策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有27个工程项目未按照要求进行招投标程序,7个工程服务类项目直接发包。
根据余杭区纪委区监委巡察问题线索集中研判机制,在之后召开的研判会上,区纪委案管室、党风室、纪检监察室,和区委巡察机构相关负责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碰撞。
“从近年来我们室查处的几个案件来看,招投标领域的腐败问题确实是多发易发,必须对深层次的制度问题进行专项监督。”研判会上,几位纪检监察室的负责人对该类问题作了补充说明。
研判会的结果引起区纪委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决定专门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区纪委区监委成立专项小组,对全区各镇街进行了为期一个季度的专项监督,发现问题140余个,督促职能部门对12家施工单位、11家监理单位进行处罚,对5名镇街、村社干部进行责任倒查,并进行问责处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
“全区各类政府投资与国有企业的建设类项目,因部门简政放权不到位,中介机构履职能力不足,对评标专家的监督不力,诚信体系行业壁垒问题突出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项目的决策、运行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整个招投标领域缺少一个完整、有效、可监督的运行机制。”专项监督组组长王华这样介绍。
随后,区纪委区监委以党风廉政意见书的形式将问题交办给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于是乎,就有了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的上线。
而巡察监督暴露出的国有企业招投标问题,也为监督联系区属国有企业的派驻检监察组敲响了警钟。在谋划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同时,第五纪检监察组整合区国资办、区公管办力量,开启了国企领域工程项目建设的自查模式,并督促整改落实。
“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形式推动四责协同,才能实现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邵伟斌介绍道。
在余杭,每轮巡察结束后都要召开一次巡察问题信息研判会,案管、党风、各纪检监察室的参与,既加大了巡察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又为后续的专项监督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纪委监督责任提供了“弹药”。对巡察监督、专项监督、派驻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区纪委区监委着重聚焦体制障碍和机制梗阻,综合分析,运用“一单两书”抄告分管区领导及责任部门,督促行业线上举一反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019年,余杭区巡察监督发现问题993个。区纪委区监委结合巡察结果,按照“一年重点治理几个领域、一年重点解决一批问题”的目标,排定了连续两年的专项监督计划,涉及9个方面25项重点内容,通过“量变”推动整体政治生态的“质变”。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监督责任,推动健全制度机制320项,挽回经济损失7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