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过巡察门,就是巡察人。”12月中旬,刚刚结束挂职的青年干部周安琪,耳畔响起巡察组组长韩伟华的寄语,回想过去数月以来的工作点滴,不禁感慨万千。
今年以来,杭州市上城区委巡察机构一共接收了9名青年挂职干部,周安琪便是其中之一。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源自区委巡察办会同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新任区管干部和年轻优秀干部到区委巡察机构挂职锻炼的暂行办法》。根据规定,区委组织部每年协调青年优秀干部到巡察机构挂职锻炼3个月至1年不等,旨在通过“导师带徒”开展“传帮带”等,促使干部培养和巡察工作双提升。
为了帮助挂职干部们迅速进入角色,报到第一天,巡察办主任沈如兴便送给大伙儿人手一份“宝典”,分别是修订编印的《上城区委巡察工作手册》和《上城区委巡察工作学习资料汇编》,方便大家开展巡察时参阅借鉴。
没过多久,被分配至第二巡察组的挂职干部包未央,怀着满心期待,开启了人生第一次巡察经历:对区科协党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察。按照组内分工,她主要参与党建综合组的有关任务。
尽管有了一点理论底子,也做好了应对困难的准备,但面对巡察对象千头万绪的各项工作和名目繁多的专业术语时,包未央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对照区科协的三定方案,我看对方按照规定开展科普工作、联系科技工作者和院士工作站等,感觉活动也组织了,宣传也到位了,没啥问题。”包未央吐露出了大多数挂职干部初次参与巡察的共同感受。
后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包未央渐渐掌握了方法和要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区科协开展科普工作有没有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有没有融入区委区政府发展大局,有没有结合民生实事、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方面内容......
包未央坦言,参与巡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每周的例会。若无特殊情况,每周一上午巡察组都会召开组务会,对上周巡察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分析研判,会上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甚至会有激烈的交流,大家讨论巡察报告用语时往往精确到每个词、每个字。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挂职干部陈健旅,一次对巡察区审管办党组情况报告进行组内讨论时,巡察组组长何靖提出“行政服务存在短板,惠民助企的改革红利释放不够充分”的表述不是很准确,因为审管办职责不仅限于行政服务,去掉“行政”二字更为妥当,同时“改革红利”不适用于区级层面,建议调整为“政策红利”。反复论证与斟酌中,一份精准、凝练的巡察报告便立体地呈现了开来。
90后挂职干部滕凯伦,第一次参与巡察就遇见了“重量级”单位。他所在的财务工程组,需要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完成对区城管局党委及其下属单位财务管理、企业经营、工程建设、停车收费、行政处罚等相关内容的巡察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政策专业性强、材料数据繁多,中途我们好几次感觉自己可能撑不下去了,但好在坚持了下来。”经过滕凯伦和同事们反复核查的每一笔款项、每一个数字,都是他们严谨和务实的真实写照。最终,他们查找出了“工作失管造成单位经济损失浪费、基层监管和行政执法不够严格、重点领域监管不力”等问题。
除了在巡察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外,挂职干部们还定期参与巡察机构组织的“领学、讲学、研学、践学”四位一体学习活动。在每月开展的巡察办、组学习交流会中,巡察办负责人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新部署新要求,各巡察组负责人讲进度、谈思路,巡察骨干们授知识、传经验,其间还会穿插情景式体验、实战式练兵、竞赛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菜单”,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学习需要。“交流会上的讨论主题,许多是我们巡察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加入脑入心。”挂职干部罗凌霄如是说。
一转眼,又到年终岁末时。挂职干部们陆陆续续离开巡察机构,回到原单位。尽管挂职锻炼结束了,但那份属于“巡察人”的责任与担当,早已深深根植于心中,并将带进全区各机关部门,植入这些挂职干部们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