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组织建设
落地监督网格化 杭州江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行动
来源:江干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11-07 18:17:23

“是江干区纪委信访室吗?我是社区廉情观察员,我有线索反映。”11月7日,上班铃声刚响,杭州市江干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工作人员毛旦丹接到了笕桥街道社区廉情观察员小李的电话。通过询问、登记、分类、汇报后,该问题的信访举报调处程序随之启动。

在两天前,江干区纪委召开区纪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区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在这个会议上,关于江干如何完善监督体系,提出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小李向区纪委监委信访室传递廉情监督信息,正是江干网格化监督体系有序运转的生动体现。

“我们按照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的思路,将监督嵌入每个部门单位、每个街道社区,在全区形成监督网络。”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就是突破原来党内监督的单一路径,以公权力为监督对象,将全区55个区直属单位部门、8个街道、143个社区(村)作为206个基层监督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监督员,实现监督党员全覆盖、公职人员全覆盖。

江干区建立“1+18+X”三级树型监督队伍,形成监督一张网。其中,“1”即区纪委监委机关,以全区面上监督为主,并不定期组织开展一线督查、抽查等专项行动。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8个街道纪工委、监察办按照片组划分,加强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监督。同时,延伸监督触角,每个区直属部门单位设1名以上纪检监督员,对本部门本单位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如区市场监管局将纪检委员设到支部上,明确15党支部15名纪检委员,切实强化自我监督力度。全区139个社区和4个村按照“2+1”的模式,成立社区监察联系员和廉情观察员队伍,确保监督在“最后一公里”不缺席、不缺位。

解决了谁来监督的问题,建立完善制度机制是确保监督体系有序运转并取得实效的关键。

“拿到这一份履职清单,我一下子对自己要做些什么心中有谱多了,监督起来也更能挺直腰板了。”凯旋街道庆和社区监察联络员沈时舟。像这样的履职清单,不仅派驻纪检监察组有,街道纪工委、监察办有,部门纪检监督员、社区廉情观察员也有,都是由区纪委监委统一研究确定,唯一的区别是对象不同,内容有所不同。

为了畅通信息渠道,江干区纪委监委建立了廉情直报机制,引导各类监督员遇到特别紧急、重大,不宜向上级监督机构报送等情况下,直接向区纪委监委报告。区纪委监委信访室作为廉情直报点,负责廉情直报信息的处理。“这项机制推动监督工作由自上而下的‘单线传导’转变为上下‘双线循环’,实现监督信息流通无堵点。”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交叉式、组合式、嵌入式则是江干区有效开展监督的三把“利剑”。其中,“交叉式”督查每季度由区纪委监委或派驻纪检监察组和街道纪工委、监察办牵头,组织监督员到其日常监督外的其他单位进行督查。另外,“组合式”督查是以区纪委监委为主,协同财政、审计、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督查。“嵌入式”是以制度形式授予基层监督员对本部门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参与权、询问权、建议权等监督权限。“三种监督方式的叠加,有效拓宽了监督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多维共振的监督格局。”

“我们以网格化监督的形式,一方面,更好地整合了监督力量,充分发挥集成作战合力,另一方面,有效破解了‘熟人社会’的监督尴尬,有力提升监督实效,实现了畅通基层监督‘毛细血管’的良好效果。”该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