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这几天的照顾,我回家了。”
“不用客气,路上做好防护,一路顺风。”
在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集中医学观察点,镇纪委委员张华余又送走一名刚刚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看着他乘车离开后,张华余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与同事核对工作台账。
“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好了,但我们更不能松懈。”这是他在集中医学观察点送走的第63人,也是他在这里坚守的第22天。
打造最坚实的一线战“疫”堡垒
在塘栖镇集中医学观察点,共住有集中医学观察人员15人,最多的时候,这里同时住了56名医学观察人员。
“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平安地离开,所以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张华余说。
曾经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从北京坐动车回来,按照要求,一家人都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但家长有顾虑,带着孩子在宾馆外与工作人员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张华余就陪了他们一个多小时,向他们强调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讲解医学观察点的管控措施和每日的消杀防护工作。从傍晚一直讲到了天黑,才打消了他们的顾虑,顺利安置了4人。
图为张华余(左一)耐心劝说医学观察对象入住集中医学观察点
早上9点开始测量体温,晚上8点测量第二遍,一日三餐饭前饭后各消毒一遍,如果有人员进出也要消毒……张华余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防疫防控做了最严格管理,并对2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排班。所有人各司其职,将集中医学观察点打造成了最坚实的一线战“疫”堡垒。
医学观察人员最贴心的守护者
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吃不惯江南小菜,有的不习惯杭州湿冷的冬天,要照顾好他们14天的生活起居,不是件容易事。
为了及时了解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张华余建起了微信群,为爱吃辣的人员准备辣椒酱,每天还为他们提供一些水果,补充维生素。
年初六,集中医学观察点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脑部刚动过手术,身体虚弱,需要定时吃药。可是几天后,医生配的药已经吃完了,塘栖的各家医院、药店都配不到。老太太的一双儿女也都在医学观察期,无法外出,急得团团转。
最后是张华余托人从崇贤把药及时配来了。“老太太离开集中医学观察点时,脸色红润了不少。”张华余骄傲地说。
图为张华余帮忙联系配药的老太太入住集中医学观察点
同样让张余华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对母女。解除医学观察后,小姑娘在离开时,挨个向在场的工作人员鞠躬致谢,“那时候就觉得我们这几天的坚守,是值得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张华余是年初三晚上才接到上级紧急指令,要求他负责塘栖集中观察点的统筹保障工作。初四一早,他就到集中观察点报到了。当问及他“有没有犹豫过”时,他说“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在哪里工作都一样。”
事实上,肯定是不一样的!
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工作人员这几天回家时都会格外注意,进家门前先消毒,与家人分餐,或是一个人住进了书房。张华余也在上岗的当天就让儿子、媳妇带着小孙女搬去媳妇娘家住了。
前几天,16个月大的孙女会走路了,儿子录了一段视频发过来,张华余就反复地看,每当看到走路不稳的孙女摔了一个屁股蹲,他总是会心一笑。
“我是党员,在这种时候就应该带头冲在前。”也许在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但在群众面前,党员一定是挡在他们与病毒面前最坚实的“防疫墙”。
2月2日,塘栖镇集中医学观察点建起了临时党支部,张华余任支部书记。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证明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一线。
图为张华余(后排中)所在的塘栖镇集中医学观察点临时党支部合影
如今,虽然集中医学观察点的人少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张华余的身影又开始出现在各个企业了。
图为张华余(右二)走访复工复产企业中达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