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静一下,现在就你们所关心问题的调查结果向大家说明。”
3月26日下午,我坐在葵巷社区居民中间,即将就一起联名信访举报进行公开反馈。他们当中有好几位就是代表居民的实名举报人,对我们的说法满怀期待。
事情要从春节前说起。今年1月,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纪工委、监察办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举报信——主要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个问题属于典型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举报人都是葵巷社区燕子弄小区的居民,实名联署的多达16位,大多数是老年人;二是具体举报谁并不清楚,只是泛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存在违规获取燕子弄6幢外沿街小区配套用房,并长期转租谋取利益的情况。
对象不明却意愿强烈,这起特殊的信访举报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丝毫不敢松懈。不过查办难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房屋权属关系几经变更,登记规则屡有变化,最初的知情者寥寥无几,举报对象又过于泛化,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办好了能够取信于民、化解矛盾,办不好势必导致问题上移,造成重复访、越级访。”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办主任黄文明鼓励我,要把这次办信当成检验“家门口的监委”履职能力的难得机会,让群众看看我们到底行不行。
于是我们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种困难,利用碎片化时间谈话取证、调取资料,查阅2001年以来的街道财务、房产、人事档案等原始材料,特别是房屋宗地图、租赁协议和入账记录,向街道、社区干部、承租户等广泛了解情况,终于还原了多年来该处房屋的产权和使用的脉络——该处房产确实不属于小区的配套用房,而是拥有独立完整产权的经营用房,租赁过程连贯且不存在中间人转租,也未发现有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涉及该处房屋的经营性活动。
真相已经查明,下一步就是如何让信访人信服了。
“小王书记,这些举报人都是你叔伯辈的老人了,他们不会轻易相信你的。”葵巷社区党委副书记戚丽娜“提醒”我说,以前社区也向这些老年居民解释过这个问题,但因为不够权威又缺乏真凭实据,始终无法取信于人,甚至失去了对方的信任。
经向区纪委区监委报告,我们街道纪工委决定召开一个信访说明会,让社区干部、举报人代表、居民代表一起坐下来,纪工委开诚布公,公开反馈房屋产权和出租的来龙去脉和信访调查的过程结果。于是就有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戚书记,我们并不是非要针对谁,只是想把问题弄清爽,以前是我态度不好,你别误会啊。”一位举报人了解真实情况后向戚丽娜表达歉意。
“小王书记真有你的,我们几个在燕子弄住了快一辈子,都说不清这几间房的来源,你们居然搞清楚了,现在20年来的材料都在这里,大家还有什么话说?”居民小组长马国英说,她要主动把真相告诉楼上楼下的老邻居。
说明会结束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逐渐热烈,长久以来凝结在街道、社区和燕子弄居民间的寒冰也逐渐消融。这也让我相信,只要我们依纪依法履职尽责,只要我们充分关注群众诉求、守护群众利益,将来的纪检监察工作一定会更加得到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王卓俊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纪工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