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基层风采
【纪检监察人•手记】细节让真相浮出水平
来源:萧山区纪委区监委      发布时间:2020-08-07 16:36:03

“明天我们将启动留置程序,大家尽快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

刚到纪委挂职的第一天,我就“幸运”地参与一起留置案件的办理。接下来的几个月,雷厉风行的纪检工作,严肃严谨的纪检同事,跟我印象里的纪检人简直如出一辙。

如果说留置案件的办理是对纪检监察干部全方位的考量,那么违纪案件的办理则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

今年4月,我所在的纪检监察室便收到一条关于反映“区市监局某原副所长韩某配偶疑似在办事大厅长期驻点并承接‘中介代办’业务”的问题线索。这是我到纪委后第一起全程经办的违纪案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同时,我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我想,既然是做“中介代办”工作,那必然会留下痕迹。通过倒查的方式固定证据,这个案子必将迎刃而解。于是我对韩某及其配偶进行了谈话问询,并调取了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浙江省政务网业务办理记录等资料。然而事与愿违,经过调查,其配偶并未登记注册中介代办公司,只是以临时工的身份在办事大厅工作,业余时间偶尔帮朋友进行网上业务申请。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合乎常理。

正当我准备申请结案时,我的师傅帮我指出了一个重要疑点:这名调查对象退居二线后就到该所工作,而其妻子也恰巧在该所办事大厅工作。夫妻二人,一人收资料,一人管审批,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另有安排?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如果没有师傅的及时指正,也许一个到手的“案子”就从我手中溜走了。

带着问题,我立即转换思路,重新开展调查。终于,一个奇怪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一位办事群众在这名调查对象妻子的带领下多次往返于办事大厅和他办公室之间。作为审批人员,办事群众为何要绕过大厅直接找他?是工作需要还是另有所图?

几经周折,我联系上了这位办事群众。

“因为我对网上操作一窍不通,所以我当时拿了800元现金给他,是为了向他给我提供帮助表示感谢,不过他最终没有收下。”面对询问,这位办事群众的回答,让整个调查瞬间回到了原点,我的情绪也沮丧到了冰点。

“这无疑是大海捞针啊,这么多企业、个体户,就算真的有给调查对象送礼金礼卡的人,我们也根本没有方向去找呀。”

“别灰心,从来没有一起案件的查办是一帆风顺的。”师傅他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不苟言笑,但总会给我一种只要有他在就没有办不成的案子的安稳感。

于是,我再次调整好心态,紧紧抓住当下这个唯一的突破口,继续深入。

“那你为什么要送现金呢?”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有人说找他办理比较方便,只是需要一点费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听别人说的”这短短五个字,对毫无头绪的我来说如获至宝。既然“江湖”上有这样的传言,说明收受礼金礼卡的行为绝非个例。靠这个看似不经意间透露的信息,我迅速反应,调取了近年来调查对象经办的所有业务。经过初步筛查,锁定了数十位“可疑人员”,并对这些人员逐一进行了摸排谈话。

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对象收受礼金礼卡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相应的证据材料越摞越厚。师傅肯定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现在看来你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就要有这种对细节信息把握的敏锐性。”

2020年7月,韩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责令将违纪款项退赔有关群众。至此,这件“从无到有”的违纪案告一段落。

这起一波三折的违纪案,仅仅是我在纪委监委参与查办案件的一个缩影。从一开始留置案件“旁听生”,到后来违纪案件“经办员”,这一年纪检同事身上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面对困难的无所畏惧,把握细节的一丝不苟让我心生敬重。我也认识到,没有违纪人员会坦诚交待违纪事实,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导致工作的失误,只有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案件的真相才会水落石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兵,我将始终尽职尽责,使业务能力成为立身之本,毕竟“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河万里必有源”。(何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