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基层风采
【纪检监察人▪手记】一笔“蹊跷”的补助金
来源:下城区纪委区监委      发布时间:2020-10-10 13:00:36

8月24日上午,我随下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项巡察组到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开展专项巡察。在实地督导,查看扶贫项目实施进度、产业政策落实、干部工作作风的同时,重点核查发放困难群众补助金工作。

当晚安顿好住宿后,组长立即召集我们安排核查工作。为了提高效率和掌握真实情况,我们要来了贫困户名单,用随机选取的方式,电话联系困难群众,核查补助金是否及时发放到位。由于担心语言不通,我们委托当地扶贫办工作人员,使用免提功能帮我们拨通核查对象的电话。

“你好,请问您是老王吗,跟你核实一下,去年县慈善总会发放的‘一户多残’补助款收到了吗?”

“嗯...嗯,你是说补助款吗?我..我没有收到过。”话筒那边声音似乎有些迟疑,随即就挂了电话。

对方没有收到补助款?难道是提供的名单有问题?还是扶贫资金发放有遗漏?……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残疾人补助关乎着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也是扶贫领域的监督重点。一旁的扶贫办工作人员也感到不可思议,并十分肯定地告诉我们,该救助项目是委托县慈善总会经公示后发放的,应该都发下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当事人有难言之隐,还是另有隐情?我不禁纳闷起来,想不到第一天核查,就出现了这样的“蹊跷”事,但再一想,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正是要把这些疑问都搞清楚吗?这既是履行我们的职责,也是对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扶贫干部及贫困家庭负责。既然电话讲不清楚,我们决定直接上门当面了解。

事不宜迟,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赶到了王某家中。

“您是老王吧?我们是昨天晚上打电话给你的巡察组工作人员,上门来是想具体了解一下‘一户多残’补助金发放的事情,麻烦你实事求是地把事情说一说。”

“啊?你们怎么还跑过来了。”对于我们的不请自来,王某似乎有些意外,脸上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

“为了对你负责,我们觉得还是要当面来问一问,把事情弄清楚。您去年年底有没有收到过一笔1000元的残疾人补助金?”

“不,不清楚。”

“根据名单上显示,这笔钱已经转到了尾号为0018的银行卡上,您有这张卡吗?”我们拿出了发放补助款汇总表给王某看。

“嗯,这个……,银行卡不在我这儿。”

很显然,王某有意回避了我们的问题,也不愿意继续和我们交流,场面陷入了尴尬,僵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既然当面询问还是坚持说没有收到,我们便立即调整方向,通过转账凭证和银行流水来查这笔钱的去向。随后我们兵分两路,一路人员到民政局查找财务转账的原始凭证,另一路人员会同当地纪委到银行查看银行卡号的流水记录。

经过证实,该笔钱确实已经发给了王某。那他为什么要否认呢?

带着疑问,我们再一次来到了王某家中,出示了我们提取的证据。

“不好意思,我是担心把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以后就享受不到政策了。”在事实面前,王某终于低下了头。

原来,王某不承认拿到补助款是因为对扶贫政策方面有误解。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幸福的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依靠自己的双手去摆脱贫困,给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一家之主该做的事。”我们还恳切地告诉他,“即使‘帽子’摘掉了,党和政府最低的保障政策是不会变的。”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

“这件事说明,我们在帮扶工作上还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能因为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一些人弄虚作假,影响党和政府脱贫政策的落实。”查清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们向扶贫办工作人员指出。

巴东之行,虽然时间很短,但却让我深刻感受到扶贫巡察,不能走马观花,必须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提高看问题、想问题的敏锐性,还要有不怕琐碎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韧劲。作为一名巡察干部,要以脚踏实地的精准监督,把党的好政策监督落实到最基层,让广大群众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