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不久前的一大早,手机突然连响好几声。我探头一看暗自嘀咕道:“老丁又发来照片了,不知这次他又想反映什么问题?”
老丁连续发来了6张照片,每张照片上的A4纸都有密密麻麻的手写文字。我心想老丁这次反映的问题有点多啊,便准备好了纪检监察信访记录本,打算把老丁的反映内容都记录下来。
然而,点开照片一看,标题竟是《挖掘永昌特色资源 创新永昌绿色产业》。原来,这次老丁写的并不是纪检监察信访材料,而是关于如何开发永昌镇永昌村何云花塘坞水库区块的建议。手写的6页纸上,老丁详细地写了何云花塘坞水库区块有哪些资源,适合做什么开发,写得非常认真,建议也很具体。
老丁是我工作中的老朋友了。2011年我初到永昌镇成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时,老丁就是我认识的第一位信访户。当时,老丁因永昌镇何云村办企业转制相关问题上访,他反映的问题属于90年代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时间久远,问题中涉及的相关工作要求和标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加上老丁本人能写又能说,对认定的事情还特别执着,所以他的纪检监察信访往往就是“重复件”。
我常常思考,老丁的这些重复信访件要用什么方法化解呢?为此,我们镇纪委也试过很多办法,但都失败了。当时,我们看着一次又一次来访的老丁都很无奈,只能尽力而为,希望能慢慢淡化他的心结。
时间长了,我和老丁就这样一来二去地成为了老朋友。每当老丁有什么问题要反映,他总会手写在A4纸上,再拍个照片发给我。
记得去年夏天,老丁到办公室来找我时,交谈中我发现他对永昌边边角角都很熟悉,对永昌的发展很有独到的见解,这个话题也让他非常感兴趣。这让我对老丁有了重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化解这起纪检监察信访有了新的思路——老丁是个有想法、有文笔的永昌人,好好引导,也许这位老信访户会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我便试着跟老丁建议:“老丁,我觉得你对永昌的发展很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文笔也不错,是不是可以花一部分精力系统性思考思考,永昌可以挖掘哪些资源,怎样建设,怎样发展?你反映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永昌镇乡村振兴,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之后,我经常会转发给他一些关于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文章,也会跟他交流想法。
期间,我们镇纪委还把老丁反映的,村集体企业转制拍卖过程中,民主决策不充分的问题反馈至了镇三资管理中心,要求在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上突出“民主”关。现在,富阳区纪委监委开发的“线上村务”平台已经在各村普及使用,村级事务公开时效性更强,内容更丰富,老丁说自己点点手机就能随时了解信息,减少了对村干部的怀疑和不信任,增加了对村庄发展的信心和盼头。
前几天,我们把老丁写的《挖掘永昌特色资源 创新永昌绿色产业》交给了永昌村党委书记,也把老丁这位土专家正式介绍给永昌村,现在永昌村已经聘请老丁为“美丽乡村发展顾问”了。
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中,信访人的诉求各有不同,老丁想要的就是公平公正、振兴乡村。所以,我们在化解纪检监察信访时,既要办好信,又要引好人,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才是终极目标。(杭州市富阳区永昌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办副主任 董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