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基层风采
公开促公平 公正提公信
来源:余杭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6-12-01 01:08:04

“沈先生,各位听证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信访举报公开听证会,对沈先生反映社区书记董某某擅自处置集体资产等问题进行公开听证。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个信访的基本情况……”。说话的,是余杭区南苑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的雷书记。在这里,余杭区2016年首例纪检信访举报公开听证会正在进行。


参加公开听证会的除了举报人沈先生及其儿子,被举报人董某某,还有余杭区纪委信访、纪检监察线的同志,南苑街道部分干部和社区各居民小组长、部分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等共计17人。像这样以公开听证的形式办理、反馈纪检信访举报,在余杭区还是第一次。


事情的源头还要追溯到2014年的年底。沈先生多次向余杭区纪委反映南苑街道某社区书记董某某擅自处置集体资产等9个问题。余杭区纪委将该问题线索交南苑街道纪工委调处,并要求将调查结果反馈举报人。但是,举报人对调查结果不满意,且流露出对办信人员的不信任情绪。为避免矛盾升级,及时化解潜在隐患,南苑街道纪工委也做了很多工作,但结果还是不能让沈先生满意,于是就想着通过面对面公开听证的形式,把事情摆到台面上,让广大群众来评评理。


在听证会上,沈先生开始对反映的问题一项一项提问,被举报人董某某现场作出说明,必要时还请出了第三方人证,展示了部分物证。双方“当面锣、对面鼓”地举证质证持续了7个多小时。沈先生一开始还比较抵触、激动,甚至失控,但通过听证员入情入理地评判,以及董某某心平气和的解释沟通,到最后,沈先生的情绪开始缓和,对听证会上交流的3个问题调查结果表示满意,对另外6个问题保留意见。听证会取得了预期效果和良好反响。

会后,一名社区党员代表表示:大家都是同一个村的,沈先生反映的问题到底属不属实,董书记的为人怎么样,其实我们最清楚。今天,双方都坐下来好好谈,耐心解释,到底谁有理,我们心里有杆秤。至少我对南苑街道纪工委的答复是满意的,有些政策确实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突破,回去后我们也会尽力做好沈先生的思想工作。

在余杭区纪委书记邵伟斌看来,越级访、重复访之所以难以解决,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举报人对纪检工作的不信任,会认为调查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处理问题时没有一碗水端平,存在护短、包庇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目前纪检组织的公信力还不够。之所以要探索公开听证的形式,就是想通过引入民主监督,让第三方来评判,既让举报人消除疑虑,也对我们的办信质量进行监督,进行倒逼。

尽管这次听证会的整个过程比较曲折,但余杭区纪委信访室主任陈海林对这种形式还是充满了信心:公开听证是完善民主监督,将党内监督拓展到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今天参加听证会的17名听证员,全部认为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失实,并进行了签字确认,在一定范围内为被举报人澄清了问题,同时让举报人置身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之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听证的形式我们还刚开始摸索,我相信经过完善之后,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近年来,余杭区纪委一直在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量,化解重复、越级信访上下功夫,形成了退办制、通报制、家访制、质量检查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全区信访总量、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信访量、重复信访量和越级信访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余杭区上级转送的信访举报量为236件,占总量的64.84%,2016年,这一数据已经缩减到46.31%,纪检信访举报受理形态从自上而下的“倒金字塔型”逐渐向“正金字塔型”转变,切实发挥了基层第一道防线作用。下一步,余杭区将继续围绕“减存量、控增量、保质量”的总体目标,通过公开听证等形式,紧密结合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镇街、村社延伸,努力推动信访举报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