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 基层风采
余杭:群众参与调查 让信访变成“信服”
来源:余杭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3-28 16:35:56

“如果你们纪委还是像街道一样用职能科室情况说明、村社情况说明来糊弄糊弄我,不要说区纪委,市纪委、省纪委,我也会去的。我既然实名举报了,就要跟你们较较真!”在余杭区纪委信访举报接待处,举报人对接待人员愤愤地表态。

事情源于举报人反映本村村干部侵占集体土地征地赔偿金。但经过仁和街道调查,反映情况不属实。由于街道职能科室、纪工委回复意见一致,没达到自己的诉求,于是在区纪委信访接待处大吵大闹说纪委是包庇村干部。

接访人员问明详细情况后,鉴于该信访举报人已多次向属地镇街反映过,对他们已不再信任,根据余杭区纪委新出台的《余杭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指定办理实施办法》,经集体研判审批后,指定黄湖镇纪委承办该信访举报件。

经过黄湖镇纪委的调查,该村征地款账目清楚,资金去向明确,根本不存在问题,但怎么才能让信访举报人信服?

信访公开答复听证会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为了让举报人信服,同时还街道和村干部一个清白,在征得举报人同意后,黄湖镇纪委主持召开了信访举报公开答复会,邀请举报人、被举报对象、村监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由专业的财务人员现场解答疑问,并在会前强调公开听证会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告知举报人是出于为了不让村集体补偿款流失的目的,让大家不要有抵触情绪。

“这笔钱我确实拿到过”“这个字是我本人签的”“这个很清晰”,在举报人的监督下,经过现场核对,所有人员确认账目清楚。事实果真如街道职能科室情况说明一样,并不存在举报人所反映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举报人因自己参与整个公开听证过程,情绪已没之前那么激动。

公开答复之后,纪委工作人员到举报人家里进行家访。在家访中,举报人道出了心声:自己做村干部时没有享受到一点“福利”,退职后听村民说某某村干部用征地款吃吃喝喝,还装进自己的口袋。本来只是想去街道问问清楚,但每次都被“简单应付”,加上周边的邻居不断怂恿,想想气不过,所以后来无论街道说什么他也不想听了,一门心思认为有猫腻。

余杭区纪委工作人员到举报人家中进行家访

“这次纪工委这么‘较真’,让我参与了整个调查过程,我也总算是把事情弄明白了。你们也帮我说了很多公道话,给了我台阶下,我很满意。”举报人彻底表示了信服。

为遏制和减少重复、越级信访举报,有效配置办信资源,余杭区纪委着力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出台《余杭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公开答复实施办法》《余杭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指定办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量,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2017 年至今,余杭区纪委运用公开答复机制,共对92名实名举报人进行家访,对符合要求的10件信访举报件公开答复,化解9件。对存在重复访、越级访隐患的信访举报件,余杭区纪委探索实施交叉指定办理方法,目前指定办理6件,息访4件。

“越级访、重复访之所以难以解决,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举报人对纪检工作的不信任,会认为调查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处理问题时没有一碗水端平,存在护短、包庇的行为。”余杭区纪委负责人说,“探索公开答复、交叉指定办案的形式,就是通过引入民主监督,让第三方来评判,既让举报人消除疑虑,也对我们的办信质量进行监督和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