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随着大屏幕闪现9个账号成功登录系统的画面,全国首个案件审理辅助信息系统在杭州市江干区全域开通,实现了省、市、区、街道四级一网贯通,纪检监察审理信息化落地到最基层。
今年以来,浙江省纪委省监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开发建设审理辅助信息系统,实现审理业务全程线上流转,推动进入智慧审理时代。江干区作为试点单位,积极发挥试点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先行一步,目前区纪委监委本级、8个街道纪工委及区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均已开始使用该套信息系统。
自今年2月以来,江干区纪委监委首先在彭埠街道进行审理辅助信息系统试运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通过信息化系统,明显提升了案件的办理效率。”彭埠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办主任曹国富说。比如该街道纪工委在审理徐某违纪案件时,发现部分材料的格式不一致。按以前做法,起草材料,并进行重新整理规范,往往要花费1到2天的时间。“现在不同了,当我们把案件审理信息录入之后,系统可一键自动形成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等一系列材料,实现一处录入,多处使用,一处修改,多处同步修改。”
不仅效率提高了,纪检监察审理工作也更为规范,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比如,自动对案件进行程序监控,对于快到期限的,自动发出期限预警。对于移送审理的案件,根据录入系统的材料实现自动审核,如不符合受理要求的,系统会自动提出不建议受理意见。而且从承办人到各级领导审核审批均在网上留痕,使案件的办理过程全程有据可查。同时,系统网上操作不可逆,不能过后再修改或补充,这对审理工作的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的智能化,还体现在以大数据库为支撑,对违纪违法情节相似的案件,通过要素抓取,自动审核认定违纪违法事实,再由人工进行确认。江干区纪委负责人认为,这有效限制了自由裁量权,减少了审理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定性量纪畸轻畸重的情况。
彭埠街道纪工委在审理违纪党员杨某、郑某某等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被法院刑事判决的案件时,在案卷有关信息录入后,经系统比对、分析发现几个案件的共性问题,如违法事实相似,以及直接审理、不进行审理谈话等审理程序相同等。“我们对之后类似案件的审理工作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不足线下补,确保整个审理程序规范、高效。”曹国富说。
目前,江干区正在录入系统开通之前已经审结的案件,从而使要素提取、数据统计等功能更为精准。下一步,该审理辅助信息系统将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审理部门推广应用,纪检监察工作开启了“大数据”的新时代。
“向科技要力量,着力提升监督执纪问责科技含量。”江干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表示,江干区将在全面推广系统应用工作上靠前一步、站高一位,加强分析研究,加强探索实践,努力为全省审理辅助信息系统应用乃至案件审理工作提供江干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