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调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权威发布 > 审查调查
江干:街道监察办网格化监督激活基层监察“神经末梢”
来源:江干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07-22 11:13:31

基层干部工作不在岗?有没有影响工作?日前,江干区笕桥街道工作沈某由于多次无故旷工,受到了街道党工委批评教育并开除的处理。事实上,发现沈某违反纪律问题的是一名社区廉情观察员。

履职规范与否,用权是否任性,监督基层干部多了一双“眼睛”。这就是江干区街道监察办公室延伸监督触角,组建的一个新群体——社区廉情观察员。

自去年以来,江干区纪委监委紧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一体推进”,突出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廉情观察员作用发挥,创新街道监察办公室网格化工作机制,激活基层监察“神经末梢”,不断夯实百姓“家门口的监委”。

创建“2+1”网格监督组

街道监察办以社区(村)为单位,划分监督网,形成监督一张网。每个监督网格,主要由“2+1”模式的社区(村)监察工作联络组负责。其中,“2”即在每个社区(村)聘任2名社区(村)监察联络员,由社区纪委书记、居监会主任担任,主要监督社区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部署等方面;“1”即每个社区(村)增设1名廉情观察员,主要由社区热心群众担任,负责监督社区党员干部廉政廉情和作风效能情况等。

“充分挥发廉情观察员身份独立以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的‘零距离’监督优势,‘面对面’倾听民意,‘零距离’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与反映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可以弥补监督中存在的盲点,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使监督真正地走进去、沉下去。”笕桥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办主任姜建明说。

通过建立区纪委区监委、街道监察办公室、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和廉情观察员三级联动机制,改变了原来监察监督工作自上而下的“单线传导”的传统模式,形成了效率更高的上下“双线循环”机制。

划分“1+X”监察片组

街道监察办公室将辖区内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片组,形成“1+X”监察联系机制。其中,每片组由1名街道监察员负责联系;在各片组内,选取两名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片组内监督工作沟通联系。同时,将组长、副组长纳入街道“片组制”监督人才库,由街道监察办公室进行重点培养,提升其在监督过程中的专业性及对片组内成员工作的指导性。

比如笕桥街道监察办将23个社区划分为5个片组。去年10月,该街道第四监察片组组长收到片组内组员反映,横塘社区消防工作人员徐某在工作中存在向辖区内企业主进行暗示,要求企业主请吃饭送礼的情况。片组长立即将该情况向街道监察办进行汇报。街道监察办通过多方了解该情况属实后,立即对徐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及时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创新3种监督方式

不久前,黎明社区治保工作人员朱某拿了个党内警告处分,感叹“监督无处不在,接下来一定要规规矩矩工作!”原来他在社区拆迁调解过程中收受了群众的香烟,被监察联络员发现了。“我们在监督过程中收到居民群众反映,于是将问题线索上报给了街道监察办。”笕新社区监察联络员吴某说。

笕新社区监察联络员怎么监督黎明社区?“我们街道监察办在具体工作中,实施三种监督方式,即:交叉式、组合式、嵌入式。”该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潘洪说。其中,“交叉式”督查是每季度由街道监察办牵头,以片组为单位,组织片组内的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到除本社区外的其他社区进行督查。另外,“组合式”督查是以街道监察办、社区(村)监察联络员为主要力量,协同街道职能部门(如城建科、社会事务、小额公共资源管理中心等)对社区进行联合督查。“嵌入式”是以制度形式授予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对本社区“三重一大”事项的参与权、询问权、建议权等嵌入式监督权限,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廉情驻点办公。“三种监督方式的叠加,有效拓宽了监督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多维共振的监督格局。”

“‘两员’队伍、分片划组与三种监督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破解‘熟人社会’的监督尴尬,更好地整合监督力量,发挥集成作战合力,提升监督效果,从而切实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激活基层监察‘神经末梢’。”该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说。

今年以来,江干区街道监察办累计开展交叉式督查46次,组合式督查30次;收到问题线索75条,各社区党委收到意见建议108条;街道监察办向街道党工委提出意见建议27条;6个街道纪工委、监察办信访件举报数量相比同期有所下降,其中彭埠街道下降达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