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清虚之地,卿可多作文。”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春,爱国诗人陆游被任命为严州知州,上任前,宋孝宗赵昚和他说了这样的话。严陵是古严(睦)州的代称,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建德一带,严(睦)州的州治就在现在的梅城。
高士之风:清虚严陵山高水长
严陵这个称呼,来自于东汉的严光。严光字子陵,他和汉光武帝刘秀既是同学也是好友。他人品高洁、才华出众,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到朝中去做官,他却坚决推辞不受,宁愿到富春江畔隐居。严光不畏权贵、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为天下人所崇敬,千百年来他的事迹被文人墨客写进了数不清的诗词歌赋中,富春江的七里泷一段被称为严陵濑,严(睦)州也因他的清高而有了清虚严陵之称。
(严子陵钓台)
众多的诗文作品中,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它和《岳阳楼记》一起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宋景祐元年(1034),因反对宋仁宗废后,右司谏范仲淹被谪知睦州(宋徽宗宣和三年睦州改称严州)。敢于直谏的范仲淹对于严光的高风亮节非常景仰,到梅城后不久,他就命人为严光修建了祠堂,并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他认为严光的品格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文章的最后是十六字的诗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先生祠堂记》“廉贪立懦”的思想与《岳阳楼记》“先忧后乐”的思想一脉相承,也使得严子陵的高士之风更广为人知。宋代状元方逢辰在《景定严州续志序》中说:“严之所以为望郡而得名者,不以田、不以赋、不以户口,而独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有子陵之风在也。”田地不多、赋税不高、人口也不多的严州,之所以被称为望郡,特别是南宋后一直到清代,都能排在浙江各州府的前列,靠的正是传承数千载的高士之风。
君子之风,清虚严陵的另一种品格
在梅城的德文化实践中心,陈列了严州历史上十位先贤的故事,除了严子陵和范仲淹,还有三国时代的建德侯孙韶,唐代名相宋璟、大诗人杜牧,宋代铁面御史赵抃、爱国诗人陆游,明代的李文忠等,他们都曾任严(睦)州的一把手,都是为国为民、担当有为、公而忘私的仁人君子。
睦州知州赵抃,《宋史》中他与包拯同传,二人曾同在御史台任职。赵抃为殿中御史,职司宫禁之狱;包拯任御史丞,职司分巡朝外四方之狱,两人一内一外配合相得益彰。由于都不避权贵,因此赵抃得称为“赵铁面”,包拯得称为“包青天”。戏曲中 “包青天”的原型,一半是“黑脸”包拯,另一半是“铁面”赵抃。赵抃为官45年不蓄资产,俸禄家资多用于救济灾民、济贫扶孤,到四川上任时,随身只带着一琴一鹤,“一琴一鹤”后来成为了“清正廉洁”的代名词。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赵抃知睦州。到梅城后,他大部分时间到各县走村访巷,了解实情,上奏朝廷应免除睦州当地没有茶地却要交茶税、没有牧羊习俗却每年要向杭州输送羊肉等不合理负担,最终获准,为当地百姓减轻了负担。他还大力推广保甲制,建立百姓自治的管理经验,以“监狱空虚,案件少”来考核知县的执政能力。他大力培养选拔基层官员,向朝廷推荐了寿昌知县郑谔等十一位优秀官员,并立下了“保举的官员提拔使用后不如推荐得那样好,敢当同罪”的承诺,是中国最早倡导建立官员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的先行者。
赵抃离开睦州任上的一百二十多年后,淳熙十三年(1186)爱国诗人陆游也来到了梅城任严州知州。此时陆游已经六十多岁了,宋孝宗也是希望他在清虚之地多写写文章,享享清福。但陆游并没有领宋孝宗的情,到严州后,他三天两头下农村走访,向农民宣传重视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先后写了两篇《劝农文》,鼓励农民积极生产。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刚上任那年,严州一带发生大旱,粮食减产,他马上向皇帝报告,最终这一年严州六县的岁租得以减免。他还非常重视地方文化建设。他在严州呆了两年,写下了三百多首诗词,九十多篇文章,刻印了《南史》《世说新语》《剑南诗稿》和《老学庵笔记》等,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思范坊)
(建德侯坊)
一心为民者民必敬之。这些仁人君子在睦(严)州任职期间,留下了非常好的政声,严州人民对他们一直念念不忘,先后建了建德候坊、思范坊、高风堂、三贤祠、七贤词等建筑来纪念他们。走在梅城古镇的街头,时不时能见到一座座纪念他们的牌坊,能听到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
为担当者担当,清虚严陵有了新的内函
梅城古城墙的中间,有一座巍峨的古城门,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澄清门。就在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城门下,2019年6月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现场会,建德市委市政府为7名遭到错告、误告的党员干部进行集体澄清正名。
这次被公开澄清的干部有乡镇的党委书记、有人民警察、还有村干部。在接到各类捡举后,建德市纪检监察部门本着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详尽的调查,确保不放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线索,同时也绝不冤枉任何一个好干部。集中为七位干部澄清正名,并发给澄清证书,就是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切切实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流汗者不流泪、让担当者更敢于担当。
澄清门下,面对泱泱的新安江水,寿昌镇十八桥村年轻党总支书记邵双心情十分激动,他说,“澄清证书放在家里,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少为担心。放在办公室,可以让来办事的村民知道,他们的书记,不是像举报者说的那样的书记。”
就在离澄清门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澄清光庐”,完整展示了澄清的六道程序:信访处理、确定澄清对象、复查复核澄清正名、责任追究、总结深化,这六道程序,也表明了常态化开展澄清工作的鲜明立场。在今日梅城,“澄清”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制度,成为了一种文化。
如今“澄清光庐”也成为了梅城的一个新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往观光学习,在这里市民们也能查阅澄清档案、学习清廉文化、传承清廉精神。澄清门下道澄清,让清虚严陵的清虚更多了清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