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高波:净化政治生态 让"官多多"无处遁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1-26 08:57:34

  “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据前不久的报道,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超编超配干部造成的“官多多”现象,是政治旧生态中的痼疾之一。据报道,有的地方发改委班子成员多达17人,有的需要一次性消化23个超配的副秘书长职位。如何整治这一“老大难”现象,关乎党风政风,关乎从严治吏,关乎政治生态,不容有失。

  从实际工作和群众反映来看,“官多多”危害甚多:

  其一,造成行政成本高企,公共财政浪费。官员职位和待遇之间密切挂钩,多一个领导干部,就多一份领导待遇的“公共支出”。比如,领导干部用房、用车等,都与职位“绑定”,一旦形成就是很难消减的刚性行政成本。而不合规的“官帽”及其附属待遇,实质上是违反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的问题源和风险点。

  其二,造成人浮于事,因人设事。“官多人不怪,自然人人爱”。但在“加长板凳”的背后,却可能形成一种“软性扩权”效果,甚至导致机构膨胀、冗员增加、权力越界。比如,遇到“有利可图”的事由或项目,“谁都可以伸一手”,对微观经济活动产生过多非正常干预,但真正的硬骨头却没人去啃。

  其三,造成干部上升通道堵塞,一些人因为“天花板效应”出现职业倦怠。比如,由于过多的人已经“上位”,占据了领导或非领导职位,并且拥有了晋升“先发权”,使得真正“干事扛活”的人看不到机遇,进而出现“动力衰减,惰性蔓延”问题,刺激了不作为、懒作为现象的易发多发高发频发。

  其四,造成一把手的用人话语权“超载”,潜藏用人不正之风乃至吏治腐败。大量案件表明,很多“落马”的党政一把手栽倒在“用人关”上,其中不乏卖官鬻爵之人。那些超编超配的“官帽”,恰恰是寻租索贿的“特权牌照”。一些“官位批发商”,甚至会在换届或自身调离前实施集中调整干部的“突击腐败”。比如,曾有一位县委书记在得知调任消息后,突击提拔调整283名干部。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治腐之道,要在治吏。重拳整治“官多多”现象,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超职数、超规格、超权限配备干部等“三超”现象由来已久且屡治屡犯,一度深陷“清理-膨胀-再清理-再膨胀”的“官位帕金森症”。应当按照当前正风肃纪的大节奏,乘势而上“精准施治”,在两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其一,着力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实行“职位清单”和“阳光编制”,把选人用人全过程放到群众的眼皮子底下,接受公开监督,防止一切可能的“猫腻”。党委和组织部门担当主体责任,纪委和派驻纪检组扛起监督责任,从干部提名甄选的“第一公里”开始,建构弊绝风清的党内人力资源科学配置体系,把“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选准用好,整肃用人上的歪风邪气和吏治腐败,让“污点领导、问题干部”无处遁形。

  其二,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保持监督检查和从严问责的高压态势,对于“官多多”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且实行责任倒查,让选人用人成为“烫手的热山芋”而非“可心的香饽饽”。特别是对信访、办案、巡视等发现的干部人事相关线索深挖细查,彻底净化包藏“官多多、钱多多”乱象的政治旧生态,倒逼形成“干净干事,既勤又廉”的反腐新常态。(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