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没想到中国反腐会令世界如此瞩目”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1-14 09:30:45

 2014年已经成为历史。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面对腐败侵蚀,中国共产党没有包庇纵容,而是坚决与腐败进行长期的斗争,这不仅在本国树立了威望,也在世界面前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受访者说】 外媒对中国反腐关注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以往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家组成员窦含章由于工作需要,每天都会习惯性登录境外媒体网站,关注与中国反腐相关的报道。1月12日早9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快讯推送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开幕”的消息,窦含章注意到,当天,境外几家重要媒体就转发了这一消息,随后,关于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相关报道就在西方几家主要媒体的网站纷纷出笼了。

  “没想到中国反腐会令世界如此瞩目。”窦含章告诉本报记者。以他的长期跟踪,过去关注中国新闻,特别是反腐新闻的外媒,大多是路透社、BBC等欧美大型媒体,现在,即便是非洲、拉美的一些媒体也将焦点对准了中国,“并且观察的广度和深度超越以往”。

  “反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角。

  “几乎每天都没让我失望过,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反腐新闻的富矿。”新加坡《联合早报》资深媒体人于泽远对本报记者说。于泽远长年生活在北京西北四环,这里的高消费场所以往逢年过节,常有挂军牌的车辆载着穿军装的人员出入。这两年,特别是2014年,这一现象消失了。“中国反腐力度可见一斑。众多重磅新闻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外界对中国反腐的高度关注。”于泽远说,“相信许多媒体人和我一样,时刻留意中央纪委的信息发布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一些外国政要也纷纷接受媒体采访,评价中国反腐。其中有美国驻华大使博卡斯、美国国务院反腐败事务协调人戴维·鲁纳、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官员埃琳娜·波多尔科、经合组织副秘书长玉木林太郎、秘鲁内阁反腐败委员会总协调人苏珊娜、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华大使萨基特……与此同时,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反腐的研究文章更是汗牛充栋。

  外界普遍称赞中国取得的反腐成就,认为贪腐行为在中国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韩国YTN电视台说,中国腐败官僚正进入寒冬季节。

  中国的反腐新闻超热、腐败官僚在中国遭遇寒冬……2014年,在世界的眼中,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年度回顾】 中国反腐在世界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4年,中国强势出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尤其是一大批高级别腐败分子落马,引起国际舆论热议。路透社援引一名观察人士的话报道,就广度和深度而言,这场反腐斗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

  俄罗斯《独立报》2014年12月22日以“十八大两年后的中国”为题称,中共十八大后,重点实施了反腐行动。几十名副部级及以上官员被处理,数万名公务人员因腐败受到处罚。周永康这个级别的官员此前从未遭到过腐败调查,这表明中国在反腐斗争中是没有禁区的,这场反腐行动中没有不可触及的官员,这显示了中共清除蛀虫巩固政权的决心。

  另一些报道则从平民视角积极评价了反腐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14年9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迪迪·基尔斯滕·塔特洛的文章《习主席为我家省钱》,称随着中共持续“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扭转了“不花钱不办事”的歪风,现在的官员都不敢再受贿,给老百姓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文中引用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武特克的话:“我认为大约有90%的中国人都支持反腐。”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2014年10月25日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召开。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周内,各大境外媒体对上述两个会议的报道文章有数百篇。其中持正面积极报道的文章占到78%。

  路透社称,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开展的政治经济改革及反腐败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将会议主题明确为“依法治国”,直指“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搬开绊脚石。

  2014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

  美国《环球邮报》当天即对此进行了报道,引用王岐山在会上的讲话称“职责越明确聚焦,工作就越具体深入”。文章认为,这是中国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的明确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早在4月25日即发文称,为进一步转变职能,中央纪委自中共十八大以来进行了两轮机构改革,增加了4个案件检查室,意味着中央纪委将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纽约时报》2014年5月25日以“中央纪委的‘纪委’发挥作用”为题报道,中央纪委首次对内部官员“动刀”,刚成立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正在对纪检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文章认为,纪检干部被调查在中共历史上非常罕见,说明王岐山正致力于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12月9日是国际反腐败日,2014年12月9日上午9时,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开通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专栏,接受海内外对逃往国(境)外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涉嫌向国(境)外转移违纪违法资产等线索的举报。

  这一信息很快被外媒捕捉。

  外媒称中国反腐既抓“老虎”又捉“狐狸”。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说,中国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2014年则开始打击“狐狸”,也就是那些携非法所得潜逃海外的官员。美国《福布斯》网站直言:“发出了一个‘这次你在劫难逃’的强烈信号。”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海外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全力反腐,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外界的关注点由反腐事件本身转入到对中国反腐制度机制的探讨。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西蒙诺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从中国大规模反腐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的思路看,中国的反腐“并非暂时性的运动反腐”。

  路透社在其评论文章中指出,在中国个别地方和部门曾发生过大面积的甚至是整体性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领导干部没有受到责任追究,明确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或将改变这一局面。法新社发文称,“两个责任”或许是素有“救火队长”之称的王岐山要求“以改革精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体现。

  2014年已经成为历史。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面对腐败侵蚀,中国共产党没有包庇纵容,而是坚决与腐败进行长期的斗争,不仅在本国树立了威望,也在世界面前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专家点评】外界为何如此关注中国反腐?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反腐之所以引发世界高度关注,首先是中国反腐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和成效使然。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中国共产党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惩贪治腐,这一“伟大的创举”在世界范围引发关注、赢得好感、获得好评,原也在情理之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社会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是一个不但存在严重腐败问题,而且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国家。而今,这个国家动大手术刮骨疗毒,在反腐败方面同样创造出人间奇迹,怎不令人刮目相看?”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敌人。李文认为,世界上一切国家,无论规模大小、发展水平高低,也无论在政治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公职人员的贪腐行为都会伤害社会公平正义,阻碍经济社会发展,降低民众的福祉,引发广大人民的高度不满和强烈痛恨。发达国家历史上曾遭受贪腐行为的侵袭,现在也没有摆脱腐败困扰;腐败现象的蔓延,则使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中国一样,怀有发展的愿望甚至渴求,又和中国一样,深受腐败蔓延的困扰与伤害。中国的反腐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李文说。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左凤荣教授则认为,大量事实证明,贪污腐败还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影响地区稳定,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有可能卷入其中。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同时又是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关于反腐的任何“风吹草动”引发西方高度关注和深度解读,这种现象虽看起来出人意料,但细想却也在情理之中。

  “那些被中国列入海外追逃黑名单的腐败分子,将钱转移境外,影响当地物价、房价,破坏了所在国经济秩序,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当地民风产生影响,认为通过贪腐手段获取不义之财可以免去责罚。这种结果是各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左凤荣解释道,“因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等国对中国的海外追逃行动表现得比较配合,至少在这点上大家存在共识:只有世界各国统一行动,才能有效阻止腐败蔓延。”

  左凤荣更进一步认为,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大,外界更关心中国向何处去。她说:“中国能够有效治理腐败,依法治国,这也有助于保障国外投资者,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而,中国反腐,遏制行政官员利用所掌握的权力、制定规则的方便,避免其为某个或某些公司谋取利益,为个人换取钱财,有助于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障所有市场经济主体的权益……相信这一切,都是国际社会所乐见的。(记者 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