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能使命的一次大考。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实战大考,在大战大考中科学监督、精准监督、规范监督,为打赢“战疫”提供坚强保障,用最小代价赢得最佳效果。
准确把握监督定位。疫情防控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诠释,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特别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这就决定了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是严肃的政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闻令而动,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旗帜鲜明讲政治,立场坚定勇担当,把准职能定位、立足工作岗位,严肃开展政治监督。用政治视角审视各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大战中的行为表现,重点看有没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面落实“七大机制”和“五快”要求,迅速果断、科学精准落实防控举措,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真正以实际成效体现应有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精准确立监督重点。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规定,及时动态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锚定关系防控大局的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关键环节,精准确立监督重点,防止工作安排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力量分配上“撒胡椒面”。发现确诊病例后,要围绕落实“七大机制”“五快要求”,将监督重点锁定在事发区域“封、管、防”硬核措施快速落实上,全面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确保该封的地方封严、该管的人员管紧、该防的举措防实,切实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转尽转,切断传播链条,防止疫情外溢扩散。社会面“动态清零”后,要将监督重点对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风险隐患防范上,派出精干力量,盯住风险点、放大器,督促各级守住入城“大门”、把好村社“小门”,压实各类“守门员”职责,筑牢防控“防火墙”。在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形势乐观向好的时候,要把监督重点放在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上,持续绷紧疫情防控弦,扎实做好疫情常态条件下基础性工作,确保不松责任、不降标准。
科学调配监督力量。疫情防控监督往往是遭遇战、突击战,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防止歼灭战打成消耗战,就必须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优势,科学调配监督力量,调兵遣将、优化组合,尽锐出战、奋楫笃行,将有限力量用出最高效益。要通盘统筹布局落子。强化全局观念和整体思维,将室组地巡监督力量融入一个棋盘,坚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按照人岗相适、或强强联合、或以老带新的原则,合理地把监督力量部署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确保防控监督工作顺畅高效。要抽组精干重点攻坚。聚焦矛盾突出、问题多发、防控薄弱的点位和领域,抽调监督经验丰富、业务领域熟悉、执行命令坚决的骨干,组成专项监督攻关小组,既严肃纠治问题表象,又循着现象找出问题根由,提出对策建议,推动问题解决。要留有预备随时应急。疫情防控是项动态变化的工作,存在难以预知的突发情况、临时任务、意外变化,在监督力量安排上还必须留出“预备队”应急处突,防止力量一时周转不过来,而造成工作顾此失彼。
探索创新监督方法。紧扣疫情防控重要任务、重要时段、重要环节,遵循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简便易行原则,探索创新监督方法,灵活运用战术打法,不断提升监督质效。针对防控要求高、任务推进急、问题整改难的场所点位,采取定人包干、挂牌上岗方式实施驻点监督,全面融进指挥协调、封控警戒、医疗救治、后勤保障各个组别行动,从末端行动看组织指挥、从点位运转看综合协调、从个体表现看履职尽责,真正发现深层次问题,推动高质量整改。针对开展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等需多部门联合展开的专项行动,派出监督力量跟进行动全程,嵌进工作闭环,切实监督到细节、监督到末端,防止工作推诿扯皮出现“真空地带”、协调不畅出现“空档时段”、履职不力出现“悬空落实”。针对社会面防控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人员不能忠实履责、标准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动态巡回监督,实施时段交替“反复查”、精准点穴“突击查”、依托数智“在线查”,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严格监督,倒逼落实应查尽查、应测尽测、应隔尽隔等防控制度。
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制度是纲,纲举则目张。按着“事前周密安排部署、事中规范内容方式、事后及时处置问责”的原则,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使靠前监督、精准监督、高效监督的路径更加清晰。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疫情防控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络、互通信息,做到疫情防控重要部署、重要文件、重要情况应知尽知;与宣传、信访、政法、维稳等部门保持及时联络、交换信息,及时接收处置问题线索。要建立工作研判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对各小组、各点位、各环节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存在的制度漏洞、监管盲区和体制障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夯实疫情防控防线提供决策参考。要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对督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进行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警示身边人,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要建立整改闭环机制。对督查发现不能立整的问题,要开出整改督办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标准、整改责任人,采取视频对话、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最后进行整改销账。
强化追责问责震慑。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疫情防控监督始终,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认识不深、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等问题,把准追责问责时机,问责于工作展开之始、问题萌发之初,从快从严查处,形成有力震慑。把准问责重点,不搞“泛化式”问责。主要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属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重视、不落实;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服从组织安排、违抗命令,失职渎职、贻误工作,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等情况和行为进行问责,切实把准问责重点。把准问责导向,不搞“机械式”问责。精准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主观与客观的界限,考量违纪情节、后果影响、主观态度、现实表现、客观条件等,区分是不是能力不足“不会干”、条件限制“干不了”、时间仓促“未干好”,把准问责导向,防止出现“一有错就追责问责,一追责问责就动纪”的情况。把准问责尺度,不搞“拔高式”问责。坚持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对切实需要问责的人和事,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责任分明、程序合规、处理恰当,既以监督加压,又以信任加力,把准问责尺度,防止出现“小错问成大责,为问责而问责”的情况,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作者:唐小辉 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