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部署。4月, 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召开,吹响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号角。
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今年以来,杭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以清廉杭州建设为牵引,深化构建“勤廉并重、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带动清廉单元建设持续扩面提质、纵深推进,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走深走实,努力成为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提供坚强保障。
构建“亲清关系”新范式
营商环境,好比市场经济的生长之“土”,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被认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地方软实力、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理解,营商环境的感知是立体直观的。
“我们至少提前了一年开工!”面对回访的杭州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丁文枢,杭州市鑫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连春连声感谢。去年,杭州市鑫富科技有限公司因未完成配套环境基础设施导致环评审批无法通过,项目一度停滞,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推动驻在单位创新探索“审批+公证”容缺受理审批模式,由公证处对企业补齐容缺事项承诺进行公证,为企业开工建设按下“加速键”。
事实上,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绕不开的话题。“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两个字”——这是中央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出的明确要求。在今年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要“持续激发浙江民营企业家骨子里的那种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文化基因”,并“构建‘亲清关系’新范式”。
如何让敢闯敢拼的企业家,心无旁骛谋发展?关键一点就是处理好政商关系,让掌握资源和权力的政府能够亲清有道,让企业办事不求人,谋求发展不靠关系靠实力。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能放手”,也是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被扰”。市场环境时刻在变,“怎么出手见疗效,怎么放手不乱套”更考验政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的微操水平,维持经济活力与秩序的平衡并不简单。
营商环境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优化?纪检监察机关又应该如何监督保障?今年年初,杭州市纪委监委出台监督保障杭州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工作方案,细化政策落地、清畅“中梗阻”、培优亲清生态等3方面10个具体项目,逐项明确项目内容和责任单位,开展项目化监督,深化构建“勤廉并重、亲上加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将持续以10个清单化、具体化的监督项目为抓手,推动问题纠改、堵点清畅、政策落地、机制创新,以强有力监督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持续保驾护航。”杭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清廉单元向“细小颗粒”延伸
杭州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某医学工程公司新建厂房内,一辆辆货车满载着组装完成的高端制药工程设备,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开发区有‘亲清管家’就是不一样,提前100多天就完成了厂房改造。”该公司总经理夏信群说,之前,公司生产线跟不上订单需求,在“亲清管家”跟进推动下,属地街道迅速盘活辖区65亩存量厂房供企业使用,解决了产能难题。
2023年以来,富阳区纪委监委组建了“亲清管家”监督服务队伍,以个性化、精细化的管家式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亲清管家”由开发区、属地的纪检监察干部和企业内部从事监督工作的50余人组成,对片区范围内上千家企业进行分片包干,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亲清桥梁”,向上反馈生产困难,向下落实惠企政策,正在以个性化、精细化的管家式服务,保障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以来,杭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开发区(园区)经济大引擎、开放主平台、创新主阵地职能定位,纵深推进清廉开发区(园区)建设,“亲清管家”正是一项具体的探索实践。杭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清廉建设的覆盖面正在向生态环保、税务、开发区(园区)等领域拓展,向清廉站所、家庭、工程等“细小颗粒”延伸。市发改委推进开发区(园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清廉杭银”夯实国企担当,杭州高级中学推进“阳光招生”等五大阳光工程建设,余杭区打造全市首条“亲清廉线”,建德市更楼街道开展“清廉细胞助治理”行动……在选树清廉杭州建设“百法百例”的基础上,今年杭州还推出第一批清廉杭州廉韵十景和13个区、县(市)领“杭”清风接“廉”行线路,并持续优化完善廉政建设评价体系,培树单元典型标杆,力求“盆景”变“风景”。
以好作风凝聚力量助推发展
商铺林立,人流如织,余杭区仓前街道葛巷街头正是一派繁忙景象。“作为省级未来社区,去年我们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400万元。”余杭区仓前街道葛巷社区党委书记骆某侃侃而谈,一扫往日阴霾情绪。之前,有人举报他利用职务之便将集体厂房低价租给亲友。但街道纪工委调查后发现,厂房通过招投标出租,手续完备、方式合法,举报失实。街道纪工委为此专门召开失实举报澄清会,公开就此事为他正名,激励其进一步担当作为。
为厚植勤廉并重的干事创业氛围,今年以来,杭州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既严字当头,压实责任转作风,又突出实干导向,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截至10月底,共为308名干部和31家单位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行为10起10人。
此外,今年市纪委监委还聚焦“打好经济翻身仗”,会同组织、发改、经信、投促、科技等职能部门和重点开发区(园区),进一步明晰容错纠错适用情形及程序和配套机制,深化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政策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提振干事激情、释放创业活力,为想干事、敢干事“兜底”。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还将澄清正名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治生态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党员干部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中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的,及时予以澄清正名,从而发挥澄清一人、激励一批、提振一片的乘数效应。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教育挽救犯错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探索“一人一策”回访教育方案,充分发挥回访教育的暖心、教育、治本功能,并将回访教育与推动以案促改、压实主体责任、净化政治生态、干部考核任用等工作相结合,在帮助受处分干部“重新归队”的同时,对相关单位暴露出来的制度、管理层面等问题,督促补齐制度短板、堵塞监管漏洞。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坚持严管厚爱,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期待在杭州这片创造奇迹的热土上,书写更多民营经济发展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