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花洲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廉洁文化 > 藕花洲杯
第六届“藕花洲杯”中国(浙江)廉洁故事大赛获奖作品《范仲淹三策救杭州》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4-02-23 21:43:11

宋仁宗皇佑二年,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匆匆赶往杭州。事情起因于宋仁宗接到御史弹劾杭州知府范仲淹的奏章,说他接到朝廷赈济饥荒的粮食后,不但不开仓放赈,还用白米当工钱,大修他的知府衙门,修完后整日在西湖嬉闹,不问政事!

仁宗感到疑惑,范仲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怎会犯这种错误?故此,他派最为正直的包拯前往巡察。

临行前,宋仁宗问包拯:“你和范仲淹是好友,会不会徇私?”包拯当即说道:“陛下放心,范仲淹如果真有犯法之事,我就用虎头铡把他铡了!”

话是这么说,其实包拯深深知道范仲淹的为人,为官一向清廉,估计这里面有隐情。等到了杭州,看见旱灾十分严重,真正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他心里不免又嘀咕起来,老范啊老范,你可千万别犯糊涂啊。

第二天,包拯身穿便服,到杭州府衙门拜访范仲淹。一看这衙门,果然修葺一新!难道……老范当真晚节不保?包拯没敢亮明身份,只说自己是范仲淹老友,特来拜见。门房说范大人出去了,让他在书房等候。书房里坐着一位大胖子,说也是等范大人的。闲着无事,两人就聊了起来。

胖子姓黄,人称黄百万,是做粮食生意的,至于为何见范大人,却不肯说。包拯说自己是个读书人,来和范大人讲论诗文的。黄百万说:“他呀,估计在西湖上赛龙舟呢,他就喜欢这个。”

赛龙舟?堂堂知府大人不救灾不放粮,竟赛龙舟去了?包拯心里有气,索性去了西湖。只见湖畔人流如织,做买卖的做买卖,轧闹猛的轧闹猛,一点也看不出闹饥荒的样子,湖中,八艘龙舟在鼓声中奋勇向前,引得众人高声喝彩。

包拯转了两圈,也没找到范仲淹,就问旁边卖藕粉的小贩:“范仲淹范大人现在何处?”小贩抖了个机灵:“这个我知道,不过,客官先来碗藕粉吧,两文大钱一碗。”

包拯心里一笑,买了碗藕粉问:“杭州不是闹饥荒吗?看这里可不像啊。”

小贩回答:“自打范大人搞了这个龙舟会,周围富户都来看,我们这些小商贩乘机做买卖,生意都不错。”

包拯若有所悟,把话转入正题:“范大人究竟在哪里?我有事找他。”

小贩一指湖边,“那打鼓的不是?”好家伙,只见六十多岁的范仲淹成老顽童了,飘着一头花白头发,手挥鼓槌正在打鼓呢!

包拯走上前,他这副大黑脸,范仲淹一下就看到了,放下鼓槌热情招呼:“包大人,我算着日子你也该来了。如何?这西湖美景不错吧?”

原来,包拯前来巡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范仲淹的耳朵里,他一没迎接,二没宴请,而是跑到西湖赛龙舟,但包拯一点怪罪他的意思都没有,而是将他拉到一边,悄声问:“老实告诉我,赈灾粮你到底怎样用的?”

“你放心,我没贪污一颗粮食。”范仲淹道,却没细说,而是问,“包大人,你的三口铡刀带来了吗?”“带来了!”包拯莫名其妙,心说难道你想尝尝?

“带来就好,让人抬着绕西湖转一圈。你老包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大名鼎鼎,相信来西湖的人会更多!”

包拯也是聪明人,联想到小贩的话,立刻明白了:“我这就安排,你是想让更多的富人来西湖花钱。”

范仲淹侃侃而谈:“杭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商业发达,有钱人非常多。今年闹灾荒,对他们没什么影响。所以我就亲自到西湖赛龙舟,让他们都出来观赏,那湖边几千小贩们就有收入了,他们背后,都有一个等米下锅的家啊!”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白堤。包拯问范仲淹,用赈灾粮修府衙是怎么回事。范仲淹指着白堤说:“我不光修了府衙,还修了白堤呢。我就想着,赈灾粮就这么点儿,全给了饥民,没几天就吃完了。不如以工代赈,召饥民干活儿,不但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还带动起了城中富户、寺庙都用粮食雇工,这不就解决了更多人的吃饭问题吗?”

“可是,那些老弱病残干不了活的怎么办?”

“我单独造了册,按册施粥。”

包拯听了暗自点头,这两招虽然有点怪,但适合杭州实情。就在这时,一个大胖子追了过来,大声嚷嚷:“范大人,你让我好找。”原来黄百万也来了。

范仲淹对黄百万说:“黄兄,那件事……”黄百万急忙制止,“咱们悄悄说。”拉着范仲淹到了柳荫深处,耳语起来。

包拯隐隐约约听黄百万说:“现在一百二,不如一百四……一定发大财。”范仲淹说道:“不行,怎么也得一百八!”接着就是黄百万笑嘻嘻的声音:“范大人比我厉害多了……”

过了半晌,范仲淹送走黄百万,才又过来招呼包拯。包拯直接就问:“你和那个黄百万聊了什么?”

范仲淹说:“没啥,他说城中白米短缺,粮价涨到一百二十文一斗了。他让我贴出告示,规定官价为一百四十文一斗,这样……”“这样他就发大财了是不是?你竟然告诉他,官价要标一百八十文一斗?老范啊老范,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位勤政爱民的范仲淹吗?”包拯痛心疾首。

想不到范仲淹脸红都不红一下,说道:“杭州商业是江南之首,特殊地方特殊对待,所以……”他还要说,被急性子包拯打断了:“所以你就勾结奸商大发横财!”说罢拂袖回去。他想好了,明天范仲淹要是真敢这么办,老包我就要开铡!

到了第二天,杭州知府衙门真的贴出来,白米官价一百八十文!百姓顿时怨声载道,本以为官府能卖点平价米,大家好歹有粥喝,现在好家伙,快赶上天价了。包拯怒气冲冲直奔府衙兴师问罪!

到了府衙,范仲淹还是笑呵呵的,说:“包大人,你若相信我,能否等到明天早上再问罪?”联想到范仲淹那两个怪招,包拯暗想也许另有奥妙,就气呼呼地坐在府衙等,晚上都没睡觉。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有下人进府衙禀报:“大人,米价掉到一百二十文一斗了!市面上到处都是白米,看样子很快会掉到一百文以下!”

这时,范仲淹才向包拯讲明:他不但在杭州贴出了官价一百八十文的告示,还让人沿大运河一路张贴,这下粮商们都知道了,为了赚取这个高价,都星夜兼程往杭州赶,一时间杭州的白米到处都是。米多则贱,商人们只能忍痛降价了。

原来如此!包拯细细一想,就明白了,这是因为杭州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富人极多,而运河沿线等地又是丰年,所以这三个怪招才行得通。说到底,就是要因地制宜啊。

包拯放松下来,正要去睡一会儿,忽然下人来报,黄百万带着十几名粮商来了,个个怒气满面,说范仲淹坑了他们,白米不但没赚钱,还搭了很多船费。包拯说了一声:“这帮奸商,赶出去就好!”范仲淹却说:“商人将本求利,日夜操劳,也不容易呢,杭州富甲江南,有他们一份功劳。我们要搞好政商关系,对于商人不但要清廉,还要亲近才行。走,会会他们去。”   

大堂上,范仲淹对黄百万为首的商人们深施一礼,说道:“为了解决杭州饥荒,拖累了各位,理应补偿。但老范我为官清廉,无钱可补,只奉诗一首,可否?”要知道范仲淹曾官至副宰相,而且文才武略无不出众,诗文墨宝一向珍贵,所以商人们纷纷点头。

当下,范仲淹吟诗一首: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

意思是,西湖比鉴湖还好,皇上能像唐明皇赐贺知章归老鉴湖一样,赐我归老西湖吗?

吟完,包拯站出来说:“范大人的诗,我来写吧。”说着,他一连写了十几张,分赠众商人。这么一来,这首诗就更具价值了,因为是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亲笔啊。

眼见两位名重天下的大人如此看重他们这些商人,黄百万的感动就别提了,当即说:“我提议,大家集资给范大人在西湖边建一所宅院养老!”范仲淹当即拒绝:“不行,这是污我的清名!”

就这样,范仲淹用他的三个怪招救了杭州百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贤,在西湖孤山之麓建起了范文正公祠,供后人瞻仰。(作者:於全军)

资料来源:宋·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宋 ·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