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审计中,我们发现农业农村领域普遍存在惠农补助补贴发放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比对低收入农户名单和补助补贴发放名单,识别应发未发的情况。”……近日,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区委巡察机构和区审计局召开第三次建模联席会议,交流商讨大数据建模碰到的难点。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专责监督与职能监督融合共促、协同推进,深入构建大监督格局,萧山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监督执纪工作与巡视巡察、审计工作中的互联共通点,与区委巡察机构、区审计局建立协作建模机制,从数据、模型、预警三方面将“纪”的审调力度、“巡”的政治高度和“审”的专业精度有效融合,促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工作质效提档升级。
数据互通是“纪巡审”联动的基础,萧山区纪委监委加强与区委巡察机构、区审计局的协同配合,做好被巡察、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归集、预警反馈工作。在近期开展的第十六届区委第六轮巡察工作中,萧山区纪委监委向区委巡察机构移送被巡单位可能存在的预警问题,助力巡察靶向发力。
“巡察期间,我们通过各巡察组收集的公职人员资格证书考取情况,构建了‘公职人员违规挂靠证书兼职取酬’监督模型,并利用巡察收集的数据运行该模型,产生了高质量的预警。”萧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积极推进“纪巡审”一体协作,该区纪委监委打出“审计(巡察)到哪里,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跟进到哪里”的监督组合拳,推动区委巡察机构、区审计局梳理巡察和审计相关工作经验,定期总结建模思路或方法,三部门联动开展精准建模,不断释放联动监督叠加效应,取得了一定成效。
巡察、审计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相较日常监督检查更能发现隐蔽的违纪违法问题,萧山区委巡察机构、区审计局利用驻点工作便利,获取数据后交由区纪委监委进行模型碰撞,对出现的预警进行核查。
在今年萧山区审计局进驻某医院期间,工作人员将审计获取到的相关数据反馈给区纪委监委,利用大数据模型跑出了有效预警,发现存在职工违规领取停车票问题,导致医院向停车场运营方多结算2万余元。该区纪委监委随即将预警信息反馈给审计部门,最终推动该医院出台停车票管理制度,完善内控管理、财务报销机制,有效堵塞制度漏洞、防范化解风险。
推动纪、巡、审在大数据监督方面的进一步融合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也是尝试运用新型工具破解监督难题的一次有益探索。下一步,萧山区纪委监委将在打破部门壁垒、推进协同融合上综合发力,进一步放大“纪巡审”联动效应,为精准监督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