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淬廉心,经纬正乾坤;纸载千秋训,山居万户春。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因境内大源溪而得名,更因溪水孕育的廉洁文化而熠熠生辉。从瓦窑里遗址的千年窑火,到经纬正交点的精准定位;从国家级非遗元书纸的绵柔传承,到《富春山居图》的墨韵流长,大源以“清”为笔、“廉”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沃土生金穗,鱼米共富春。近年来,大源镇杨元坎村成立了农业公司大力发展农业,将流转来的土地统一进行种植,利用村内鱼塘泥土肥沃的优势,打造了“鱼塘米”品牌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0多万元,并衍生推出鱼塘米糕等特色农产品,一幅鱼米共生、乡村共富的画卷正徐徐铺开,展示着大源生生不息的力量。
古祠承廉训,台门清风扬。大源镇蒋家台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宗祠文化、台门文化和家风文化而闻名。“一孝父母,二敬长上,三友兄弟,四立教养,五守法度,六奖贤能,七惩顽恶,八戒争斗。”蒋氏家训倡导的“孝贤”,内涵丰富。蒋氏祠堂、燕翼堂、耐耕堂、棣萼堂等更有着生动的家风故事。2021年,全国首个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落户蒋家村,该研学中心将大源镇的红色文化、蒋家村的家国文化融合,通过实物、展品等形式展示,旨在“守好红色根脉,启迪中华后人”。蒋家台门也是富阳区“一线+多点”清朗•富春家风体验网格的组成部分。
脉承东汉,清名溯四知。溯大源溪北上,大源镇稠溪村四知堂迎四方宾客。何为四知?相传东汉时,县令王密为报答太尉杨震知遇之恩,特在夜里怀揣黄金十斤拜赠杨震,但遭到其拒绝:“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阳墙虽两密,幽夜有四知。”杨震一生清白为官、为民分忧解难,其暮夜拒贿的故事更是传为千古佳话,“四知堂”即是为了纪念品德高洁贤良的杨震而建。“公正廉洁,暮夜却金”的故事教育着世世代代稠溪人正直做人、清白传家。
荷风传清韵,孝德润古今。“买舟富春渚,访友到新关。水落青沙堰,云封墨顶山。”大源镇新关村文化底蕴深厚,清朝年间新关村蒋元顺孝子的事迹远近闻名,被纳入县志,故有“孝子故里,教育世家”的美称。新关塔饼融合了蒋元顺为其母亲采荷花的故事,因以荷花为形,故也称孝子塔饼,是新关村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之一。孝子塔饼不仅弘扬孝子文化,还带动村民致富,发展成为美丽经济。现在孝子塔饼走出山村漂洋过海,成为助力村民共富的“金钥匙”。
竹韵沁千年,纸廉润万家。“富阳竹纸制作始于唐,兴于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大源镇大同村以竹纸文化闻名遐迩,这里山环水绕,茂林修竹,世代匠人以竹为材,以水为媒,传承千年造纸技艺,是富阳手工造纸产业的主要产地之一。元书纸则是富阳传统手工造纸的代表,素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从一根青竹到一张元书纸,需要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一道也不能少”,这样做出来的纸可以保存千年。大同村也有“造纸如做人,心正纸自洁”的祖训,传递着清廉高洁的处世智慧。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闭)幕式上各国领导人和嘉宾席那本线装节目单的内页用纸和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组委会发出的《感谢信》用纸都出自大同村。
蜻蜓点水处,清风驻此湾。大源镇史家村蜻蜓湾营地依托“三面环山、一水穿林”的生态格局,打造集自然教育、农耕体验、廉政研学为一体的生态营地。竹映紫霞取意“竹未出土先有节”,以竹子的高风亮节、宁折不弯传递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双层驿站、时光隧道、百药山乡等特色景观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实现经济价值与廉政教育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