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聚焦主责主业;派驻机构全覆盖,延伸监督触角;强化基层纪委书记专职专用,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严防“灯下黑”……近年来,杭州市纪委在深入推进“三转”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忠诚、干净、担当”六字要求,着力打造执纪铁军。
立案1394件,处分1383人;通过执纪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6亿元;针对“四风”问题组织开展明察暗访3790次,问责922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优化履职结构
2014年,为聚焦主责主业,杭州市纪委监察局先后进行了两轮内设机构的调整。调整后,监督机构数量和执纪监督人员力量分别达到66.7%和68.3%。各区县市纪委的内设机构调整也于去年10月底到位,做到了内设机构设置与省、市纪委基本一致。
杭州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春雷介绍,内设机构的调整,主要目的是要围绕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内设机构调整之后,关键要发挥各纪检监察室的作用,强化对联系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严肃进行执纪问责。”
在派驻机构全覆盖方面,通过调整、保留、新增三种方式,实现了杭州所有市直机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全覆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着重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督促落实纪检组长不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要求,确保把全部精力聚焦到主业上来。二是根据各驻在单位不同情况,坚持“一组一策”制定派驻机构监督履职细则,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做到监督精准发力。三是完善派驻机构分片协作机制,加强对办信办案工作的指导。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派驻机构的履职成效。今年1-4月,派驻机构案件增加幅度较大,共立案21件,同比增加了3倍。
打通“最后一公里”
陈春雷说,“如果发生在基层群众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不查处,将直接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而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就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为畅通纪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杭州市大力推进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清理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兼职问题,确保专职专用。截至目前,全市189个乡镇街道,从事纪检工作的专职干部已经达到了442名。
延伸监督触角,离不开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明确的工作要求。目前,杭州一些区县(市)纪委实行“工作清单”、“负面清单”等日常管理办法,确保乡镇(街道)纪检组织在职责“瘦身”的同时工作量饱和。如拱墅区纪委制定并落实了街道纪工委年度工作清单,明确27项工作事项86项具体任务及完成时限,切实把街道纪工委的精力聚焦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
早在2013年,杭州市纪委加强对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履职情况考评,明确区县(市)纪委通过日常考核、年终测评等方式,对乡镇(街道)纪委书记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管理的依据,既保障乡镇街道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解除监督执纪问责的后顾之忧。
“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在逐步破解。今年1-4月,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数量呈现了上升势头,全市乡镇街道立案253件,同比上升25.3%。
内部监督从严从紧
正人必先正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去年的内设机构调整中,杭州市纪委专门成立了干部监督室,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管力度,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予以调离。据统计,2014年共收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投诉62件,对5人作出处理,其中对3人进行调岗,1人移送司法机关。
“只有自己站得稳、立得端、行得正,才能保证监督执纪问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赖。”在如何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和素质方面,陈春雷介绍说,“一是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素质,做到带头学党章、用党章。二是要严守纪律和规矩,严格制度约束,使整个纪检干部队伍能够干净干事。三是进一步严管纪检干部队伍,防止灯下黑;四是进一步转变作风,“实”字当头,强化职能担当。”
“通过这些举措,使我们纪检干部整支队伍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杭州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陈春雷说。(杭州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