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临安湍口,大抵许多人会拍手道一句:“湍口温泉好啊!”而如今,湍口“好家风”已成了另一块活字招牌。
忠孝勤俭育家风 慎终追远传祖训
走进临安湍口镇迎丰村,一座书写着“弘农世家”的文化礼堂伫立在大道的尽头,灰白色的墙体好似沉淀了岁月的沧桑,目之所及,尽是浓墨重彩的“忠孝”义气。
弘农杨氏乃后世杨氏的正宗,有“天下杨姓出弘农”之说。进入礼堂便可见弘农杨氏著名的“四知堂”,此“四知堂”为纪念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之一——杨震而建,更彰显着“杨氏家风”的传承与延续。
杨震,50岁始入仕,官拜太尉,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据史料记载,杨震一次因公差途经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时任昌邑县长,夜晚身怀黄金十斤前往拜见。杨震婉言谢绝,王密为打消其顾虑,遂道:“暮夜无知,杨公受之。”杨震闻言大怒,斥责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
此“暮夜却金”之事,一时传为佳话。杨震的“四知”名言也深受杨氏后裔及世人的敬仰。后来他转任涿郡太守,任内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汉顺帝赞其为清白吏。其后世子孙承其清白之风,源远流长,百世其昌。
不忘根本不忘祖宗 好家风育好民风
73岁的杨有仙是杨氏第74代后人,自打儿子、女儿懂事起她便以杨氏家风教育子女。
“‘做好事,做好人。’这是我们家的家训。”杨有仙的女儿楼学英,现如今是临安某外贸公司的企业主,手下有六七十号工人,职工们但凡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她能帮则帮,面对未曾谋面的困难大学生,她也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去年8月,学生张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奈何家徒四壁,实在没钱缴纳学费。一次偶然的机会,楼学英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张丹的困境,立即向她捐助了500元。
“我母亲常说要与人为善。”楼学英说,这么些年,她一直秉承着杨氏家训,存好心,做好人,帮助过太多人,而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也没有必要记住。”
杨有仙的儿子楼学军现任东部战区某空军二师副师长,18岁远离家乡,十几年来与亲人两地分居,聚少离多。每次通话,老母亲说得最多的只有一句:“少喝酒,多做事,做人要脚踏实地!”
好家风涵养好作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楼学军廉洁奉公,将保家卫国作为毕生使命,并常常帮助有困难的士兵。
好作风深入人心 好家风走出村门
王丰华是湍口镇迎丰村村长,任职两年多来,他一直坚守着竞选村长时许下的承诺:“只饮迎丰一湾水,止用迎丰一张纸”,他说,“家风”太重要,作为一名村干部,如果自家治不好,更别提治理村子这个大家庭了。
由于生活较为宽裕,王丰华便把每年作为村委会主任的2万余元工资,分文不动全部平分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作赡养费。村里修桥铺路,也总是第一个掏腰包捐款。有时候,工作上遇到老百姓的不理解,王丰华也从不往心里去,他只说:“我总要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的。”
爱子惜孙先礼仪,培才育德重诗书——正如王丰华家里的中堂联写的那样,这些年来,他的子孙后辈深受他为人处世、行为准则的影响。
王丰华的外甥女婿何广安在绍兴办企业,春节回到家乡,深切感受到浓浓“好家风”的熏陶。他表示要把临安的‘好家风’带到创业和工作的城市去,“做到‘起心要正,动念要善’,用责任心、爱心管理企业,回馈社会,尽到一个企业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
这些都只是临安湍口“好家风”故事的其中之一。近年来,湍口镇极力弘扬弘农杨氏家风,修族谱、建礼堂,开展“好家风”家庭褒奖典礼,并预备在5月前完成“好家风上墙”活动,届时,整个湍口每户人家都能将自家的家风成书上墙。
以慎终追远为契机,让好家风得以延续,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使我们的社会更为和谐美满。“树立良好家风,涵养社会正气,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全面提升。”杭州市纪委书记陈擎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