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华人戏剧家赖声川接受杭州廉政网专访,讲述为人为艺,畅谈文化与家风。
近来,赖声川正拉着何炅一起排练新话剧《水中之书》,诗意的名字下,凝聚了他的哲学思考:在水里写书法,一边写字一边就化归于无形了,就像有些生命中发生的事一样,我们是否应该执着于此呢……
不论其它,至少在致力文化事业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赖声川的执着。在赖声川身上,有着众多头衔:著名华人戏剧家,“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上剧场”艺术总监、乌镇戏剧节常任主席,曾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还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褪去这些标签,对赖声川而言,在他的生活中,满满都是戏剧、佛法和家庭。
对待艺术与为人处事要回归“初心”
艺术创作于赖声川而言,意义非凡,他认为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条艰辛的路,但有太多乐趣在其中。
正如他在《赖声川的创意学》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创意是一个神秘的旅程,我们都是探险家。人类的创意作品涵盖我们所有的希望和恐惧,所有的需求和欲望,所有的思维、情感和疑惑。从古到今,艺术家、科学家,任何创意人,都有无数需要表达创意的理由,也找到无数的表达方式。
《暗恋桃花源》诞生三十年,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对此赖声川曾说“最棒、最有票房的作品,一定是在最没有功利心的时候创造出来的。”
这种对待艺术的心态,赖声川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做人做事。
他认为,任何作品的成败,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动机”上面,即一个人当初创作一个作品的动机是什么,最后出来的成果,必须以此动机作为评论的依据。
赖声川解释道,如果你的动机是写一个票房十亿的电影剧本,那最后你的成败就看是否有达到十亿的票房。如果有人说这是一部烂戏,你不会受影响,因为那不是你创作动机中的目标;反过来,如果你的动机是因为单位需要创作一个作品去参加某个奖,那最后的评比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动机,重点就是它有没有得奖,而不会去讨论票房如何市场如何艺术价值如何。
“如果你真的是从心目中想写出一个最好的剧本,不在乎其他任何,那最后出来的东西就很有可能是一个好作品。至于这个作品能不能进入到市场,能够赚多少钱,这并不是你在乎的,因为不是你当初的动机。”在赖声川的经验中,这样的作品反而应该是在市场中最有机会的。
他认为在生活为人处事中,这个道理也无所不在,“我们跟人交往,或者我们做任何事,我们的动机是什么?这就会深深影响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我们所交往的这些朋友。”
家风培育与自我修炼需利他精神
赖声川注重修行,在他眼里,他的人生中,戏剧、佛法和家庭是完全连在一起的。“很多人对佛法并没有很正确的了解。在我的认知里,佛法并不是宗教而是一个道路。它就是一个寻找生命,寻找宇宙间真理的一种检视方法,以及一种训练自己心的方法。”在赖声川看来,我们都有运动员锻炼中心,却很少有自己内心锻炼的中心,佛法就是一个内心锻炼中心。
而在当下物欲膨胀的社会,如何弘扬好家风家训,如何修炼一个向上向善、自在圆满的自我,赖声川则认为都要回到价值观问题,“我们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是尽量争取一切,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还是我们愿意尽量奉献给这个社会,给人类?”
他认为,这两种价值观就是自私以及利他的两种不同精神。一个社会如果是自私主导,它就会出现各种乱象及不公平;而一个社会如果主导它的精神是利他,一切就会回归和平与和谐。
正如在赖声川的认知里,“文化”这个名词也是中性的,可以高雅,也可以低俗。“文化就是一个族群的表现。而文化是进行式,于是它可以从低俗恶质变成高雅。其中最重要的共识就是价值观,即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被大众所认同的?”他作了一个对比,一个族群是崇尚“抢”还是“让”,我们是抢劫的民族还是礼让的民族。这就是文化表现的两面。
一言以蔽之,即好的家风,修炼向上的自我,都离不开正面的价值观。
说起自己的家风,赖声川提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西会昌。用他的话来说,父亲赖家球先生是会昌小地方出来的,“说实话,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论是在国学方面、书法、甚至外文能力,包含到欣赏外国诗词及文学的造诣,都让我想不通他怎么学到的。”
他表示,从小在家里就感受着严格的中式家风,同时也完全接受西方开放的风气。“这其实是培养艺术人才不错的环境!”赖声川认为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开启了他的艺术之路。
家风需要言传身教,代代相传,赖声川认为父母跟孩子相处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跟我孩子从小沟通,我从来不把她们当孩子,也就是说,我从来不认为她们有任何大人的话是听不懂的。于是我们一向来都像是朋友,有着畅通的沟通管道。”他认为,一家人能沟通、互相没有隐瞒,也因此能有更多的依赖和信任,反过来,大人在小孩身上也可以学到更多。这就是一个家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