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国庆将至,旅游旺季也即将到来。在中央纪委最新通报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就有不少是公款旅游问题。
9月12日,杭州市纪委通报了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每到节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密集通报违规发放津补贴、收受礼金礼卡、变相公款旅游等顶风违纪问题,扒去不正之风的“隐形外衣”,让四风问题无处可藏。节点通报已经成为十八大以来的常规动作,显示出纪委对四风问题持续高压,常抓不懈的决心和定力。
在过去不久的中秋小长假里,许多人发现朋友圈里的领导干部在微信运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现在,酒桌上的应酬大为减少,有更多时间用于健身锻炼;无论是杭州城区还是下面的乡镇,包装豪华气派的高档月饼已经难觅踪影,注重口味、营养,包装平实的平价月饼成为主流;逢年过节,不少党员干部回老家,都听到亲戚朋友们聊起基层巡察的成果,或是被乡亲们询问该如何举报……
行至2016年,反腐似乎少了些以往大老虎频频落马引来的高潮迭起,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这个听起来比较专业的词语越来越为党员干部们所常见。简单说,“四种形态”就是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更多运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监督形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挽救干部,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从而使滑向严重违纪甚至违法者成为极极少数,达到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住森林的目的。
这样的重心转变,在外界看起来,似乎谈资变少了,媒体抓眼球的轰动性报道也少了。但是,这恰恰体现了反腐成果的体现。从最初的轰轰烈烈、吸人眼球到现在的挺纪在前,把对党员的严格管理融入日常,标志着反腐逐渐进入新常态,随之带来的是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提升。
回顾执行八项规定以来,以近两年杭州的变化为例,我们看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圈、“亲”“清”政商关系,以及由此带动的朴实的社风民风正在慢慢形成。
2014年年初开始,杭州陆续关停30家西湖会所;2015年11月,分批关停的西湖会所全部整治完毕,或转型平价或转型公益,做到了还湖于民;少了送礼少了回收,2014年,杭州“烟酒”店注销量翻倍,也和高档会所一样,成了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的晴雨表。
2015年年初,十家浙江杭州知名企业,公开登报向当地企业提出倡议,在与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办事交往过程中将遵循“五不”原则,愿为营造崇廉尚洁的党风、政风和社风氛围添砖加瓦;2015年12月,杭州落实八项规定三周年,西湖游船政府考察团归零。
少了酒局、饭局,在工作八小时外的生活圈中,运动、书法、摄影、阅读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越来越流行于党员领导干部之中;文山会海少了,开会地点也渐趋简朴,不再是去一些高档酒店或风景名胜区,会风也日显质朴和简约;领导干部进村入企调研变多了,公务接待少了,随之而来得以“瘦身”的,不止是三公经费,还有身体负担以及心理负担。
还有如《杭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出台,在干部福利、公车使用、公务接待、教育培训等方面立规明纪,真正让八项规定落地生根,力促反腐的长效化、制度化……
单看每个事件,或许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然而,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当中央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被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精神,经由一砖一木聚沙成塔之时,那么它就有了厚积薄发的力量,悄然改变着这个时代的风貌。而身处其中的人们,不论是纪检干部、公职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
国庆将至,从9月12日通报的今年以来查处的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和9月27日通报的12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来看,大势所趋之下,不收手、不知止的顶风违纪者依然有之。
这也警示我们,四风和腐败问题虽已被全面扼制,但在产生腐败问题的土壤并未完全清除的条件下,四风和腐败问题树倒根存,并未绝迹,还可能会以隐身衣,躲进青纱帐。反腐进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还需要踩着不变的步伐坚定笃行,做到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勇气不泄、尺度不松,在形成“不敢、不能、不想”的氛围上持续发力。
反腐没有“休止符”,但同时也应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陈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