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百年传承 家风似金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7-03-01 10:37:59

从淳安千岛湖镇出发,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山坳里豁然开朗:眼前烟雨蒙蒙的凤林港溪,古色古香的廊桥,白墙黑瓦的民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下姜村,完全是一幅“山水田园居”模样。谁能想到,这里流传过这样的民谣:“茅草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

曾经的下姜村,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村。转机出现在2001年,当时浙江省建立了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张德江、习近平、赵洪祝前后三任省委书记,以及现任省委书记夏宝龙,都将下姜村作为基层工作联系点。十多年来,几任领导多次到下姜村蹲点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共同谋划村子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下姜村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康建设的示范村。

四十八字祖训传承六百年

如今的下姜村,已经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然而,许多去过下姜村的人,除了赞叹那里生态秀美、富裕和谐之外,还会对下姜流传了600年的祖训,以及在祖训影响下的淳朴民风印象深刻。

姜祖海是下姜村的老支书,现在已经当起了农家乐老板。他回忆说:“张德江书记来的时候,就觉得我们家风挺好,给我们写了一句话,赞扬我们的村风:下姜村民风似金,千岛湖水质如玉。”

在姜祖海看来,下姜村民风似金,源自村民对流传了六百年的祖训的认同。《姜氏宗谱》第2本第50页,就记录着这条48字祖训: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家族,和邻里,慎交友,择婚姻,扶节操,恤孤弱,禁溺女,宜禁之,勤生理,戒赌博,急赋税,杜奢华。简单的四十八个字,明明白白地规范了族人在处理家庭、邻里、交友、生产、生活等事宜时必须恪守的规范。这48字祖训已深深地刻在每一代下姜村人的心里,几乎每个村民都能随口说出。

祖训是谁制定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根据《姜氏宗谱》记载,祖训出现在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600多年。

村民身体力行好家风惠及子孙

受祖训家规的熏陶,下姜人勤俭持家、和善友爱、诚实守信,成为了“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姜祖海也是家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1982年,姜祖海担任了下姜村村长,由于村干部收入不高,不少人觉得这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姜祖海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一当就是35年,直到退休。

不过就算村里的事务再忙,对孩子的教育,姜祖海却不敢丝毫放松。姜氏祖训当中就有一条“友兄弟,教子孙”。每当孩子外出工作,姜祖海都要跟两个儿子郑重交待四个“不准”:不赌博、不吸毒、不做贼、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在姜祖海的教育下,儿子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两个孙子也相继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小孙子中考时更是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被淳安中学录取。如今大儿子在县法院担任副院长,姜祖海更是不忘时刻提醒儿子:“你在法院工作,执法如山,不能有私心,不要为了私利损害法律的公平。”

百年祖训带来乡村富裕文明

另一位老支书姜银祥,曾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工作了28年,一直对祖训怀着敬畏之心。为了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家训传承下去,2011年,他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首次把“敬祖宗、孝父母”等48字祖训定为村规民约。

姜银祥说,祖训中有一句“勤生理”,那就是告诉子孙,要勤劳才能致富,不能靠歪门邪道。他当了半辈子村干部,一辈子都与田地、与农民打交道,退休后也没有闲着,而是与村民一起开垦荒山,发展毛竹、中药材、桑蚕、茶叶等产业,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慢慢脱贫。这几年还借着城乡统筹的政策,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老板”。

在姜银祥家的厅堂上,挂着一副字“求通”。姜银祥说,这就是他们家的家风,通则顺,顺则通,凡事就是求和谐、通顺。与姜银祥一样,不少村民都把自家的家风家训亮了出来,挂在厅堂中最显眼的地方。

走在下姜村,随处可以见到党员责任区,党员农家户,以及党员免费茶水供应点等显目招牌。2012年,村里建起了展览馆,并在醒目的地方竖起了一座“祖训墙”。因为有绿水青山,更因为有古朴民风,曾经贫穷偏僻的下姜村,如今已经成为有名的全国生态家园建设先进村以及浙江省文明村,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

下姜村六百年祖训为何能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下姜人穷而不失志,富而不忘本,顽强开创出美好生活?就在于这四十八个字里蕴含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事的智慧和经验。祖训里承载的美德已铭记在下姜村民的心中,融入在村民的血脉里,必将成为支撑下姜人生生不息地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奔向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