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为建设新杭州呕心沥血了一辈子,又把我们儿女辈个个培养成才。”杭州市上城区第一任区长田奎荣的女儿田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田奎荣(1921-1963),山东曲阜人,小时候读过私塾,积极追求革命进步思想,是个知识分子。1938年为抗击日寇侵略,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在莒南根据地结识了他的亲密战友和爱人史培卿。日寇投降后,任中共滕县县委委员、县武装部长。1949年5月,参加解放杭州战役,后担任上城区区长、杭州市建设局局长、西湖区区委书记等职,为新杭州的建设贡献了毕生力量,42岁时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不惧苦:呕心沥血建设新杭州,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
“‘打仗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说这句话,我没有见过他打仗,但是看到他为了新杭州的建设忘我工作,完全把个人置之度外,我相信他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一定愿意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说起父亲,田南平充满崇敬。
常年南征北战,加上从未间断对党的理论的学习,田奎荣更加深刻领会了党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思想。担任杭州市上城区区长后,他立即着手调研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有关问题。当时,杭州刚刚解放,敌人残余势力的渗透、破坏非常猖獗,妄图把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十分简陋的办公条件下,田奎荣召集同志们认真研究工作。他向上级专门撰写报告,提出杭州此前被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盘踞,情况不同于北方解放区,必须加强基层民主自治,给予群众更多权利,才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拥护我们党和人民政权。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上级批准,在1949年10月,由田奎荣亲自领导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居委会”——上城区上羊市街居委会。如今,居委会制度已被写进我国《宪法》,这里面也有田奎荣的一份功劳。
在田奎荣担任杭州市建设局局长时,田南平已经长大了些,记忆更加清晰。“当时谁都可以来我们家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半夜醒来,都看见爸爸和工程师们在外屋讨论工作,各类建设图纸铺了一地,从来没有一次我醒来时看见父亲躺在床上的。”说到情深处,田南平哽咽起来,“也许就是因为劳累过度,爸爸后来经常半夜呕吐,发现是肝硬化,42岁就去世了。他在病重期间一直都在关心指导着新杭州的建设。”
虽然父亲已经去世了半个多世纪,但在田南平看来,田奎荣的形象依然清晰伟岸。“他是个不畏艰难的人,那时候条件很差,制度上、物质上、知识上、人才上都存在很多困难,可爸爸永远那么乐观。”
讲纪律:子女也不能搞特殊,偷卖报纸第一次挨了打
“父亲十分宠爱我们,尤其是我,他从来不打孩子。除了有一次......”那时的田南平才6岁,正是爱玩的年纪。邻居家的小朋友偷偷告诉她,通过卖报纸能得到零花钱。小姑娘有样学样,拉上弟弟妹妹偷偷将家中的报纸搜罗出来卖了出去。当晚,她看到父母在家中翻箱倒柜寻找什么,后来她知道,他们寻找的是一份夹在报纸中的机密文件——《参考消息》。“爸爸带人连夜追去废品站,并就此写了深刻检讨。”田南平的眼前又浮现父亲满是怒气的脸庞,“他气得打了我一巴掌,那是他第一次打我。”
那一巴掌深深地印刻在田南平姐弟们的心中,长大后他们渐渐明白,父亲从事的是怎样重要的工作,而党纪是如此神圣不可侵犯。
“爸爸在世时从不允许我们搞特殊,这一点我们早就习惯了。”67岁的田南平至今仍住在杭州市上城区岳王新村老小区里,家具陈设朴素,但打扫得几净窗明。
“我有一次因为吃了一个鸡蛋,被爸爸严厉训斥了一顿。”田南平向记者讲述了这件往事。六十年代初,田奎荣生病住进了干部病房。田南平常常去病房看望爸爸,厨房炊事员见她长得骨瘦如柴,就额外煮了一个鸡蛋给她吃,田奎荣得知后十分生气。“爸爸说,现在正是困难时期,老百姓都吃不好,我的女儿却要额外吃鸡蛋,这就是在老百姓面前摆特权,让他很丢脸。”
不谋私:不让弟弟妹妹回城,不能收任何人的东西
“我们有五个兄弟姐妹,家庭负担较重,爸爸去世后,妈妈一个人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回忆父亲之后,田南平又缓缓地回忆起母亲。父亲在世时,有一次一家人拍张合影作纪念,史培卿翻箱倒柜想给五个孩子找件像样点的衣服,结果没有一件是不打补丁的。
田南平对记者说,母亲自觉拥护党中央政策,鼓励她和弟弟妹妹都去当知青。“我刚初中毕业,母亲就要我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去了黑龙江兵团。我是1970年在黑龙江入的党。后来国家又出台了新政策,一家如果有三个孩子当知青可以特照回来一个,我们家正好我和弟弟妹妹三人在黑龙江,妈妈就让我回杭州。那时候她正在杭州知青办当副主任,手握实权,但她没有利用特权把弟弟妹妹弄回来。”
回杭州后,田南平和母亲住在一起。她说,当时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退东西。因为国家关于知青返乡的政策开始松动了,无数人来家求情,放下东西就走。“妈妈就给我们立下规矩,任何人的东西都不能收。”“她每天都要喊几句,南平,你把这个退给谁谁谁。”
有一次,来的人放下礼品就走,母亲赶忙去追,一直追到菜市桥。
后来,田南平分管联华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那时候就经常想起母亲立下的规矩,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底线。
如今,田南平的儿子也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同样将家规“摆在前面”:“我教育孩子,做人一定要诚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我们家没有不入党的人。”田南平对记者说,从她们五姐弟小时候起,田奎荣就要求他们树立入党的志向。半个多世纪后,这个大家庭开枝散叶,子孙兴旺,不少人都在公职部门任职,有人还当了领导干部,但个个都守党纪讲家规,有信仰有底线。
大弟田斌在省海关工作,熟悉海关工作的人都知道,身在执法一线,随时都面临着诱惑。但田斌坚持廉洁守法,不搞特权。老五田宇原在文化部门工作,系省文化厅副厅长,现任省文联党组书记。他和父亲一样身材高大,写得一笔好字,和父亲一样非常尊重知识分子。
长期在领导岗位,田宇原一直坚守“初心”。单位安排分房,他不争不抢,主动将机会让与别人;在副厅领导岗位工作了20多年,他默默耕耘,听从组织安排......“上一辈人传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就是要学会发自内心做一些事情。”田宇原说,为官之人心里要有底数,要学会“修心”。只有这样,才能不为世事所乱,不为世事迷眼。
田宇原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认为,好的家风是孩子世界观形成前的原点、基础。“就像我母亲给我们立规矩一样,我对孩子也同样要求。”他从小教育女儿要与人为善,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如今女儿学成归国,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生活幸福。
“我爸爸年轻时非常英俊。”采访的最后,田南平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她在山东省滕州市烈士陵园里与父亲照片的合影。照片中的田奎荣目光炯炯,望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