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出生到就业,再到退休,这辈子都离不开与人力社保部门打交道。作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保障部门,人力社保局设有办事窗口132个,月均办件量约在10万余件。派驻纪检监察组如何对其加强监督,保证廉洁用权,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开展“五个一”督查让“最多跑一次”见实效
四月中旬的一天,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助理陈国强大清早便来到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办事大厅,为员工办理退休手续。从材料递交给窗口到手续办好,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
谁能想象,这在以前,陈国强办理的退休手续必须要跑4个部门办理17项业务,而且这些业务部门分布在杭城四个不同地点,一趟跑下来费时又费力。
“以往如果材料不齐的话,可能还要补,一补最起码又要半个月。”陈国强感叹,相比之前,这块工作现在要轻松多了。
2017年,浙江省委、杭州市委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驻市人力社保局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纪检监察组”)为保障这项倒逼政府部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重大改革落地,立即推出了“五个一”的督查措施,与党委一周一次工作会商,并牵头成立了8支监督小组,每周对8大类23项任务分解完成情况、窗口作风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查台账、事项抽查、群众随访、模拟办事……督查组兵分多路展开明查暗访。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是否落实到位、“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积极推进办事流程优化等,这些都被列入了督查组的“体检名册”。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驻局纪检监察组开展提醒谈话81次,发出《督办单》和《抄告单》9份,辞退窗口工作人员1名。
通过督查,“最多跑一次”跑出了加速度。如今,就业、社保、医保31个事项可在主城区或街道、社区办理,;21个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预计每年30余万件次可实现“跑零次”。
紧盯管党突出问题 让脱管党员回归组织怀抱
申屠俊华是杭州市流动人才党委第70支部的支部书记,因工作调动,他在几年前回到了东阳工作,但党组织关系一直在市人力社保局下属的人才服务局。所以每到党组织活动日,他都会从东阳赶往杭州过组织生活。
“我觉得这是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是党性对党员的要求,组织观念强的党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担任了11年的支部书记,申屠俊华感触良多。在他看来,流动人才党员群体人数多、学历高、分布广,组织与党员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和经济利益关系,极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原来,针对许多党员工作生活流动性强,许多“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游离在组织管理之外的问题,早在2016年,纪检监察组就配合局党委解决这一管理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杭州市流动人才党委开展党组织关系排查专项行动,对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流动党员进行了全面排查,电话联系6万余人次,查询档案6000余份,发送电子邮件7000余封,寄送信件2500余份,向公安、检察、法院等仔细比对是否存在违纪违法情况。2016年以来,在纪检监察组的指导下,对11名不合格流动党员做出了开除党籍处分。
杭州市流动人才党委王坚铭坚定地告诉记者:“党章和其他党内规章从来没有对流动党员提出另外一套标准,以后我们也要对不合格的党员进行组织处理,要达到教育党员、纯洁组织的目的。”
2016年以来,在纪检监察组的督促指导下,杭州市流动人才党委又对各流动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支部班子。截至目前,已成立近200个党支部,6750名流动人才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落实主体责任践行“四种形态” 把功夫下在平时
落实好监督责任既要着眼管党治党大局,也要从小处着手,把功夫下在平时。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2017年,驻局纪检监察组与局党委联合出台了《监督执纪七项机制》,形成了会商、预防、巡察、内控、考核、创新七大机制,以清单的形式制度化,真正把担子压到各级党组织,把责任融入到日常业务工作中。
局党委书记、局长叶茂东告诉记者,“实施了七项机制以后,我们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明显的好转,各项工作都能抓细、抓小、抓早。落实七项机制,对我这个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来讲,压力是沉甸甸的,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纪检监察组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2017年7月14日,局属单位的两名负责人因落实党内监督不到位被公开通报批评,并责令书面检查,在全系统引起很大震动。2017年,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全年党政纪处分案件9起,约谈函询15人、批评教育13人、责令检查10人、通报7起、诫勉2人、实施其他问责处理9人。纪检监察组还针对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党委提出工作意见建议96条。
纪检监察组积极配合局党委合力落实好“两个责任”,从群众最关注的事抓起,紧盯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宽松软问题,注重抓早抓小,挺纪在前,扎实履行了派驻监督职责,为驻在部门中心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