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老纪检”的家风传承:在平凡中奋斗与坚守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8-07-04 12:01:35

“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给我带来翻身作主的春天,感谢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光明前途!也从内心深处呼唤年轻人不要忘记旧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永远铭记党的恩情……”

两年前,杭州桐庐县的九旬老人柴荷仙在回忆录里写下了上面这段话。因为年纪大手抖得厉害,握不住钢笔,她就用有棱角的铅笔,一笔一划写下了这篇回忆录。最近,女儿徐向明把这份宝贵的资料打印了出来,以便儿孙们阅读。这不仅是一名老人的回忆,更是一段值得代代相传家族历史。

不忘过去的苦永记党的恩情

回忆录中,柴荷仙记述了她苦难的前半生以及幸福的新社会。柴荷仙的父亲早亡,母亲多病,三个哥哥在旧社会相继死亡,生活极其艰苦。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家人才迎来了曙光。她参加了农会、妇女会,并到了乡里工作。由于文化程度低,工作遇到不少困难,柴荷仙总是想法设法地多学习一些知识。

1958年,柴荷仙调到桐庐县监察局工作,成为桐庐建国后第一批监察干部。当时该县监察干部只有7个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柴荷仙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纪检工作,一定要保证百分百的正确,避免错案产生。”对待案件,柴荷仙的态度总是慎之又慎,她知道,公平公正执纪是纪检工作的生命线,也体现对党的事业忠诚。

当时有一名干部,因批评上级领导工作不作为而被作开除处理,柴荷仙接手此案后,立刻提出了质疑。“看了材料,详细做了调查,我认为这样的决定是不合理的,他不够双开。”

柴荷仙顶住了有人说她是假包公,甚至要调查她和那名干部的关系的压力,始终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错案得以平反。凭着一股韧劲,她在纪委一直干到退休。2011年,杭州市纪委、监察局授予她“杭州市纪检监察功勋卫士”称号。

以身作则不搞特权 一家人平凡中创造辉煌

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柴荷仙也从未放松过对亲属和家人的教育。尽管一家人成长时代不同,岗位不同,却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柴荷仙的老伴徐宝松曾经是桐庐县委委员,1975年后担任部门一把手,分管民政、劳动、知青工作分配、婚丧等工作。

徐宝松的岗位涉及的民生问题很多,即便下班后,也常常会有需要帮助的群众等在家门口,夫妇两只好他们请进屋聊。如果时间晚了,还会留上门求助的人吃一顿热饭再走,而自己却从来不拿民众的一厘一毫。

在父母的影响下,柴荷仙的儿子和大女儿都参军入伍。女儿徐向明参军后,每每对生活和人生困惑时,父亲都会写信开导她。

“父母就像指路明灯,每当碰到问题,我都带着疑惑的心情,和他们探讨。”通过自身的刻苦,加上父母持之以恒的鼓励,徐向明不仅考取了军官学校,还在部队入了党,并多次获得部队嘉奖,后来转业到杭州市司法局工作至今。

柴荷仙夫妇朴素而又鲜明的教育方式,同样在小女儿徐向红身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83年,徐向红高中毕业找工作,父亲没有帮忙,第二年,她应聘到了桐庐宾馆当一名洗碗工。“爸妈觉得,当洗碗工并没有什么丢脸的,做一行爱一行,把事做好最重要。”据徐向红回忆,柴荷仙对自己的工作非但没有埋怨,反而常常激励她。

就这样,徐向红做了十几年的服务员。1997年,桐庐宾馆改制,徐向红下岗。因为知道父母的为人,她瞒着家人下海经商。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硬是靠着一股干劲,创办了桐庐最大的餐饮企业。

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后,徐向红没有忘记父母一直以来的教育和影响,一直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热心履行社会责任。公司优先招聘下岗职工,每年资助贫困学生,还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午餐等等。2014年,徐向红身患严重疾病,当时有人劝她把公司部分资产转让,可以赚一大笔钱,但她考虑到公司的300多名职工,拒绝了这番美意。

柴荷仙老人和她的家人们,一辈子没做过多么轰轰烈烈的事,都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如同一颗颗螺丝钉般地忠诚坚守,辛勤耕耘。然而,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家庭的教育,这就是柴荷仙老人家风中最朴实最感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