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团、吹气、塑形,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一只“大公鸡”就立于他的掌间,外薄中空,栩栩如生。这高超的手艺,对于老艺人鲁立清来说,已是“信手捏来”。
鲁立清是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梅花碑社区的居民,一家三口都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全家共精通20多门民间手艺,他本人曾先后到访17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鲁立清一家不仅手艺了得,而且家风淳朴,最近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公益短片《家风传承》。
历经甘苦 苦学技艺走南闯北
“孜孜矻矻,精铸匠心,用心守护民间艺术的精彩”,这句简短的话语,正是鲁家的家训,学艺路上的种种经历,让他们深知传统艺术的价值。
鲁立清的老家位于河北吴桥,是中国杂技之乡。1981年,他偶然看到一位老艺人像变戏法似的,把一块糖吹成一只大公鸡,非常神奇。新奇的表演让年轻的鲁立清眼前一亮,他暗下决心,要学习这些手艺。之后,他专门找到那位老师傅,拜师学艺,开始了艰辛的从艺生涯。
半年后,鲁立清学成出师,开始独自跑江湖。他走街串巷,辗转多个城市,靠着每个糖人两毛钱的收入养活自己。怀着对手艺的爱好以及不懈的追求,鲁立清从最初的吹糖人开始,又相继掌握了面塑、皮影戏、剪影等技艺。
技多不压身,手艺不仅让鲁立清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而且还成为了他和妻子结缘的红娘。如今,鲁立清一家人都成为了民间艺术高手:妻子王玉枝精通剪纸,儿子鲁兵专攻杂技,儿媳则专注做糖画。
鲁立清的爷爷父亲都是共产党员,在村里,他看到有党员为了大家的事情宁愿自己付出,舍小家顾大家,深受感动。1999年鲁立清向村里的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他和妻子跟随河北当地文化团,来杭州宋城参加表演,从此便留在了杭州。
鲁立清的儿子鲁兵毕业于河北省的一所杂技学校,和父辈一样也走上了艰苦的学艺之路。刚开始两年,鲁兵没少动摇,不过,鲁立清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不要放弃。他深知,在这条艺术道路上想要有所成,唯有勤奋刻苦,没有捷径。
“平时对孩子也没有过多的干预,用我的一言一行,带动他们。”鲁立清深知,身教重于言教,良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果然,儿子没有辜负期望,鲁兵从杂技学校毕业后来到杭州后,如今在民间杂技界已小有名气,还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热衷公益德艺双馨无私奉献
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鲁立清不仅带领全家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好,而且还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
在梅花碑社区有一间鲁立清开办的工作室,他和妻子一起在此无偿教青少年剪纸、面塑、竹编、皮影等。同时,他还带领家人、团队一起,让民间艺术免费走进学校、社区等地方,向大家展示民间艺术。
前年过年回家,鲁立清一家人在村里给乡邻们带来了一场民间艺术展示活动。至今,他的表演除了老家河北,还到过安徽、天津、山东,接下来他打算带着家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将中国传统手艺让更多人看见。
“观念要更新,要传承下去。”鲁立清认为,通过现场表演、现场教学等形式回归民间,相比把一项技艺、作品放在博物馆展示,效果会好很多。对于这个想法,家人也表示十分支持。
对于公益,鲁立清也十分热心,在他的日程表中,凡有时间冲突的,必以公益表演为优先。儿子鲁兵透露,父亲常为此调整档期,即使损失收入也在所不惜。
2010年,鲁立清老家要修自来水,资金不足。得知此事后,他毫不犹豫地带头捐款。在其提议下,许多在外务工人员也都慷慨解囊,短时间就募集到资金15万元,接通了自来水。为表感恩,当地人把村里的自来水命名为福民泉。
去年,鲁立清一家担纲演出的“廉洁好家风”微电影,获得了“清廉杭州,你我同行”第四届廉政微作品评比一等奖。今年上半年,在杭州市《廉值千金心向党》剪纸艺术展中,鲁立清的作品也获得了优秀奖。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鲁家人有的只是艺人的匠心和朴实的家风,用心传承民间艺术,用情播洒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