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24日,毛主席乘火车从北京前往杭州,在列车上,他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在到达杭州后的77个日夜,毛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杭州市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起草了史称“西湖稿”的宪法草案初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曾经的“西湖稿”起草地,如今已经成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2019年12月4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位于西子湖畔的小楼,重温65年前那件立国安邦的大事。
展馆序厅的毛主席坐像格外引人注目,主席手握书卷、目光深邃的形象,表现出他在熟读经典和遍览各国宪法后,对新中国宪法内容的深思熟虑和胸有成竹。
这是当年宪法起草小组使用的会议室,毛主席和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经常在此召开会议,讨论宪法草案的具体内容。
这就是毛主席当年起草宪法时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的大照片是他在来杭州的火车上拍摄的。办公室的桌子上、柜子里摆满各种书籍和资料,其中包括许多国家宪法的译本。为了做好宪法的起草工作,毛主席系统阅读、研究、比较了中外各类宪法,他还列出书单,让北京的领导同志也一起学习讨论。
毛主席工作起来精力非常集中,思考研究问题几乎到了忘我的地步,他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常常午饭在夜里、晚饭在早晨。宪法的起草和讨论工作在京杭两地同时开展,这面展板上的手稿,大部分是毛主席从杭州发往北京的,许多落款显示的是凌晨2点。当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毛主席还在为宪法的起草工作忙碌着。
在“西湖稿”起草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条,毛主席都亲自参加讨论,对草案每一部分内容进行反复研究论证,许多条款是毛主席亲自起草的。这面展墙上展示的,就是毛主席关于宪法草案的批语和释文。
在杭州,毛主席几乎爬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他一边爬山一边思考。有一次,身边同志问他什么时候回北京,他答非所问:“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政府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做党和政府主席了,谁来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历时两个多月的工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稿本。1954年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毛主席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会议正式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展馆中的这张照片为与会人员合影。
这一展柜中展示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毛主席曾说:“这个宪法草案之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关于这句话,我们可以通过两组数据来了解。第一组数据是8000多人和5900多条意见,这是领导机关的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宪法草案由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社会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广泛讨论,提出了5900多条意见。
第二组数据是1.5亿人和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这是广大群众的意见。1954年6月,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共有1.5亿人参加了学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展柜中展示了当时社会各界学习讨论宪法草案的照片,反映出人们对新中国的宪法充满真诚而热切的期盼。当时,我国不少地方遭遇特大洪灾,各地都在组织抗洪,很多地方是在防洪堤坝上组织民众进行讨论的。洪水冲坏了公路、铁路,人们便把讨论意见用油纸包裹好,通过飞机空运到北京来。
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表决通过宪法。1954年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1197张,同意票1197张,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票通过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了当时的盛况。
“五四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五四宪法”正式公布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全国人民都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来庆祝宪法的颁布。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当年很多人都给孩子取名叫宪法,一时之间,李宪法、王宪法遍及大江南北。
这台展柜展示的是“五四宪法”被印制成不同国家和民族语言的各种版本。
“五四宪法”在我国整个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确立的许多重要制度和原则,都来源于“五四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坚持、完善和发展。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展板上介绍的是1982年宪法颁布施行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修正的情况。
这一展厅展示的是关于全面实施宪法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也跨入新时代。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确认了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 杭州市纪委监委 资料提供: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杭州市司法局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