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杭州新闻
杭州多举措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来源:杭州廉政网      发布时间:2021-10-27 09:00:19

今年43岁的章海锋,曾获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个人称号,却在今年即将提拔为杭州市余杭区区管领导干部时,被人举报以权谋私。余杭区纪委区监委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及时把核查结果反馈给组织人事部门,避免了失实举报对章海锋提拔任用的负面影响。“在一线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却在提拔前夕遭到举报,就像凭空砸下一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被澄清正名后,章海锋感慨地说,“公开澄清不仅让我放下了思想包袱,更感受到组织的信任与温暖,浑身充满干劲!”

今年以来,杭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常态化开展澄清正名、打击诬告陷害、容错免责工作,切实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持续释放正向激励效应,有效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快查快办”绿色通道,澄清正名消除顾虑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敢于担当者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一些干部受到误告、错告甚至诬告陷害。保护好担当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改革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今年7月,杭州市纪委市监委举办澄清正名发布会,公开为8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全市13个区、县(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发表澄清宣言,旗帜鲜明地表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站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高度,及时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澄清正名,进一步激励和保障全市党员干部敢担当、真作为。”市纪委市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必须要依法依规对诬告陷害者予以追责。市纪委市监委依据程序、权限,与组织人事部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单位之间不断强化衔接配合,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向社会释放“恶意举报也要承担责任”的信号。

针对党员干部被误告、错告、诬告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杭州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当面告知、书面通知、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及时予以公开澄清。特别是在换届选举、行政区划调整、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节点,各地建立“快查快办”绿色通道,对失实检举控告第一时间公开澄清。自去年以来,全市共澄清失实检举控告116件,涉及112人及9家单位,查处诬告陷害1人。

完善容错免责,稳慎执纪精准问责

“多亏了容错免责事前备案,才没耽误今年新生入园。” 看到崭新的云溪幼儿园在新学期投入使用,杭州市桐庐县教育局副局长唐秋权兴奋不已。回忆起去年云溪等3所新建幼儿园工程还没动工就注定延期的焦急场景,他犹历历在目。

根据当地民生实事工程规划,这3所幼儿园必须于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主体竣工验收,在2021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没料到疫情影响了工程进度,如要按期完工就只能简化招投标等流程。但简化流程的做法打破了常规,存在廉政风险隐患。为此,县教育局等发起容错免责事前备案申请。经调查研究,县纪委县监委等同意对项目施工招投标参考政府投资应急工程方式予以备案,同时跟进监督工程施工。由此,原本4个多月的前期流程缩减大半,项目如期完工。

容错免责在杭州不是新鲜事。2015年12月,杭州就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对做好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去年,市纪委市监委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容错免责“容什么”“怎么容”“容后怎么办”等操作细节,在精准问责的基础上为担当者担当。

与此同时,杭州严格落实容错免责“负面清单”,加大正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使问责与容错的导向性更加鲜明,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在实际操作中更加规范精准。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市办理容错免责备案事项37起,为57名党员干部容错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