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浙江焦点
绍兴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清风扑面 润物无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11-26 10:37:01

  8月,第三届中国(浙江)“鲁迅故里杯”廉政杂文大赛启动以来,征稿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用杂文擦亮廉政思想的火花,揭露贪、腐、黑,鞭挞假、丑、恶,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纠正“四风”问题,营造良好氛围,是绍兴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特色活动。

  近年来,绍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富矿,从中汲取能量,将精深的廉政思想与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紧密结合,依托遗迹遗存、名仕事迹,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名仕清风

  “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以山清水秀、代有名贤享誉九州内外,建城2500年以来,留下了一大批名垂史册、印记人心的清官廉吏为百姓所称道。忠诚爱民的越大夫范蠡、舍命治水造鉴湖的马臻、两袖清风的“一钱太守”刘宠、清白为官的越州知州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单车赴绍救灾济民的朱熹、 “清官第一”美名传的甄完……

  他们顺应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表现出忠心为国、清正廉洁、志行高尚、刚正不阿的崇高气节,又留下了尽心守责、练达明职、彰善惩恶、勤政奉公的千古佳话。尽管其风貌各异,但其以“廉”为本的基本特征是共同的,成为绍兴这座历史古城所特有的财富。

  为了让“名仕清风”世代绵延,引领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绍兴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编撰了《绍兴清吏》一书,收录了历代在绍兴为官和绍兴籍在外为官的的清官廉吏共80人,其中52名为绍兴籍人。

  “绍兴古时清官清吏多,与绍兴的家风家教相关。名人之家家教严格,家风廉洁,绍兴人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教育。内敛、勤奋、仗义执言但为官谨慎,因此历代都出好官好吏,名垂青史。”参与该书编写工作的绍兴市志办年鉴编辑部主任张显辉认为,无论是要正党风政风,还是正社风民风,都要先正家风、严家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从政者之品德,使从政者抱负远大,清廉为官,一心为民。

  说起绍兴名人,不得不提“两周”,周恩来、周树人(鲁迅)高擎“大越魂”,撑起了近代绍兴的精神脊梁。

  周恩来一生展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廉风范。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周恩来精神,浙江省纪委、绍兴市委、绍兴市纪委约请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甄小英同志编著了《周恩来精神风范》,用周总理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去感化教育党员干部。

  鲁迅的硬气和韧性,表现在他无情而又无畏地揭露腐败与期满,他的“孺子牛”精神,极大地勤勉鼓舞国人,坚定的“立人”启蒙立场,引导正路,揭示反腐重在治心。时至今日,鲁迅的硬骨头和韧性精神、孺子牛精神等依然闪烁光芒,每年各地到鲁迅故里参观学习的超过250万人次。

  “承先贤美德,扬廉政文化,是绍兴近年来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摸索出来的特色路径。”绍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傅祖民介绍,为更好地发挥名仕效应,该市组织了一些列的活动。依托书法之乡优势,在王羲之《兰亭序》诞生地兰亭成功举办两届全国中小学生廉洁书法创作邀请赛,书写廉政文化,撒播廉洁种子。上虞区纪委依托该区深厚的文化底蕴,采用三维动漫的表现形式,编排廉政动漫剧,退出廉卫士“亮亮”这一动漫形象,注册“廉”字商标,深入打造“虞舜清风”这一廉政文化品牌等等。

  古韵今唱

  绍兴是戏曲之乡,越剧、绍剧、调腔等均在此发源。绍兴人爱看戏,看的是吹拉弹唱打,爱的却是跌宕起伏、善有善报的故事,以及戏中公正清廉的形象。

  东汉会稽太守刘宠“一文不取、两袖清风”的故事,在绍兴当地流传甚广。该市柯桥区纪委根据《后汉书》等相关文献的记载,围绕“做官先做人、做人要善良、做官要清廉”的主题,组织排演了新编廉政越剧《一钱太守》。2009年该戏赴京演出,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出席观看。赴京演出获得成功后,该戏与沪剧《红叶魂》进行交流演出,浙沪两地“廉政戏”的交流,不仅为两地党员干部群众送上了一道艺术大餐,更为两地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了学廉、思廉、崇廉、守廉的震撼。

  从新昌县城出发往西走,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向上,在镜岭镇岩泉村的甄完祠堂中高悬一块金匾,上书四个大字“清官第一”。2011年,新昌县纪委对这块金匾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挖掘,组织排演了廉政调腔戏剧《甄清官》。将500多年前新昌籍清吏甄完任河南左布政使期间治理黄河,清廉自律、刚正不阿,惨遭陷害,最终明景帝朱祁钰查清事实,御赐“清官第一”金匾的典故搬上了舞台。该戏进京演出时,中央有关领导出席观看并表示肯定。该剧将巡演的首站安排在甄完的故乡——镜岭镇岩泉村,随着演出拉开帷幕,乡亲们沉浸在悠远的调腔声中,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八旬老太梁生仙激动地背起了当时流传的顺口溜,她说:“我从小给孩子们讲甄完的故事,想不到今天还能看到《甄清官》这部戏,真是太感人了,忍不住掉了几回泪。” 据悉,新昌县与浙江省广电局联合摄制影视艺术片《甄清官》,也已完成后期制作,即将在影院上映和电视台播放。

  今年7月大型现代越剧《马寅初》获得浙江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就在前不久还喜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该剧集中展现了马老追求真理、心系群众、求真务实、用权为公的精神风骨。该剧已先后赴北京、重庆、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各级领导、戏曲界、评论界、新闻界、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廉政文化只有根植于泥土中,才有无穷的生命力。该市利用干部群众爱看戏,农村看“社戏”的文化习俗,开展“越乡清风千村万里行”、廉政越剧大家唱、“清风如歌”越剧演唱大赛活动等活动,创排了越剧表演唱《百姓爱那清廉的官》、越剧折子戏《花中君子》等一大批廉政文艺节目,把廉政文化戏曲送到农村和社区,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其富有地方特色廉政文化的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村舍田间,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遗迹生辉

  绍兴名士贤达多,遗迹遗存自然丰富,众多历史遗迹散布在绍兴的青山绿水和阡陌井巷中。该市运用丰富的人文遗址,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其廉政思想内涵进行提炼、加工、升华,建立了如周恩来风范园、一钱太守纪念馆、马寅初风节园、清白泉、鲁迅纪念馆、甄完故里等一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让党员干部踏上历代名仕贤达生活工作过的土地,观看实物展览,欣赏史料影像,聆听勤廉事迹,感受先辈们的清正廉洁,清风扑面,润物无声。

  今年3月28日,“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周恩来”图片展在风范园正式拉开序幕。通过百余件(幅)历史照片、文献和珍贵文物,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在26年的总理生涯中,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截止7月底,该图片展共接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近300家,参观学习者多达8000余人次。

  近年来,该市依托周恩来风范园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各地各级中青班干部来到风范园进行“执政为民,廉政从政”宣誓活动已成为一项常规活动;通过与中纪委杭州培训中心长年合作,每年有中纪委培训学员近万人次来到风范园参观学习;“党风楷模——周恩来专题报告会”、“名人精神代代相传”等系列特色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未成年人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绍兴市区府山公园南麓岩壁下有一清泉,名曰“清白泉”。据介绍,此泉为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任越州知府时发现此泉,并取名为“清白泉”,在井上构筑“清白亭”,将其住处的凉堂命名为“清白堂”,并有感而发写就《清白堂记》。为进一步弘扬范仲淹“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廉政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从政理念,该市组织修复清白泉遗迹,建立清白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2年,该市人代会闭幕当天,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齐聚清白泉,齐声诵读《清白堂记》,缅怀先贤,时刻警醒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这里每年清明前后举行缅怀先烈、先贤等活动,还是中、小学接受红色教育和新党员入党宣誓的重要场所。8年以来,该基地共接待参观学习团队120多批次,15万余人次。

  今年6月,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开放,当日,村民们自发来到甄完祠堂进行瞻仰拜谒,仅7月份就接待党员干部群众40余批次,2000多人。基地由甄完祠堂、墓园、牌坊3个部分组成,陈列展馆内,通过连环画形式,将甄完生平事迹分“孩提求学、进京赶考、清廉为官、造福梓里”四个时期,编写成30多个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了甄完的一生及其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之形象。

  此外,该市还依托鲁迅纪念馆对未成年人开展“鲁迅故里修学游”活动进行廉洁教育等活动;依托马寅初风节园摄制《风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马寅初风节园”侧记》、《风骨永存——记大型现代越剧〈马寅初〉》两部电教片;以“一钱太守”纪念馆为核心,在周边建设了十个廉政文化“六进”精品示范点,打造“一钱清风区”;依托达利丝绸工业旅游景区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立“廉石”、刻“廉文”、建“廉墙”、设“廉池”等等,打造了一批富有传统道德和廉洁教育的景观。开辟了一条从古至今,从农业到工业,集文化、教育、体验于一体廉洁文化赏学专线。(杨 晔)